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通信运营的业务创新在哪里

(2011-01-16 01:01:57)
标签:

评论

分类: 中国通信业

中国通信运营的业务创新在哪里

 

    时过2011年1月7日,中国3G即进入到了第三个年头。在得益于全网扩容20万线WiFi之后,中国联通即于去年底推出3G无线猫上网卡套装,近日又推出三个月的WLAN“免费午餐”,这与此前中国电信推出的“C+W”各式套餐大同小异。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则继续利用TD-LTE演进及其规模试验保持竞争优势。

 

    如此这般,业界真的为中国3G前途担忧,为运营商的业务创新担忧,为电信用户相对于资费标准的消费价值担忧。至少,目前的业态还比不上3G牌照发放之前:中国电信在固定宽带和宽带业务创新方面保持优势;中国移动将网络运营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以“神州行”和“动感地带”为代表的品牌业务创造了历史奇迹;而中国联通则利用其CDMA技术诉求绿色通信、发力基于1X的EVDO以及谋求“G+C”网间组合优势。

 

    可是到了今天,三家运营商还在继续围绕业务套餐、业务资费及网间结算等方面谋求优势和争取利益。从电梯到电视、从报刊到网络、从营业厅柜台到四处可见的海报宣传,用户被铺天盖地的“天翼”、“G3”、“沃”品牌广告和业务套餐搅得晕头转向,但就是没有一个“特色”业务。站在用户层面,几乎完全可以忽略运营商提供的是什么网络,这个网络以后将如何演进,以及演进之后又可以实现什么功能,用户归根到底只在乎运营商们能提供什么业务、业务如何使用、如何付费,最后才是有没有什么优惠---

 

    其实,通信服务的过程就是这么简单,通信消费的道理也就是这么简单。有人说,3G牌照后的“全业务运营”给政府减轻了负担却给运营商束缚了手脚,理由是在全业务时代运营商的网络服务功能殊途同归。理论上讲似乎类型业务之间的同质竞争,只有价格竞争才是最好的选择(确切地说是最省事、省时、省力的选择)。

 

    其实不然。看看互联网时代门户网站之间的竞争、电子商务之间的竞争以及网络游戏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他们各有各的技术特点、业务模式及盈利模式,虽有竞争但相安无事,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很不错。试想想,没有任何政策扶持的腾讯网市值超过了中国电信,在先有电话网、后有互联网、最后才有宽带网的中国,没有任何国资背景的百度网,其上网用户数居然超过了中国电信宽带用户数、固定电话用户数,这是为什么?

 

    就在10个月前,腾讯QQ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了1个亿,让世界震惊,也让中国电信业惊醒。假如政策允许腾讯、百度、新浪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经营IP电话或者是移动通信,中国的通信市场又将会是怎样呢?再看看移动通信历史、移动通信投资、移动用户数量以及用户消费水平远不及中国的印度,其手机广告业务为什么发展得那么好,连续几年的增速达到了70%,其通过行政立法规定运营收入的5%必须用于发展农村通信,其还规定只有农村无业人员才能经营网吧,而网吧运营收入的50%又必须用于发展经营及为农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中国通信运营的业务创新在哪里,运营商真是到了应该在业务创新方面狠下功夫的时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