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上市银行2011年及2012年1季度业绩前瞻(一)

(2011-12-28 00:15:51)
标签:

转载

分类: 上市公司

再过一个星期就迈进2012年了,上市银行的经营成果已近确定。2011年年报和2012年第1季度(下称本期”)业绩推出的时间相距很短,公布时间可能集中在20124月。提前4个月,投资者对关注的品种及行业本期情况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经济形势及货币政策背景

(一)经济趋冷。预计2011年第4季度全国GDP增速调降到8.6%左右,2012年第1季度再降到8.3%左右,降幅明显。出口、房地产双双下行使银行业坏账在第4季度和2012年第1季度有所增加。至于2012年第2季度以后经济形势如何,还要看国内经济政策和外围经济情况而定,总体而言,难以乐观。

(二)货币政策微调。把保证金类存款纳入准备金范围新政策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形成对冲,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构成本期定向宽松的主调,逆转了2010年第2季度以来的从紧-从紧-再从紧的货币政策主线,从而微幅提高中小银行业适应监管的灵活性,但对于提高第4季度业绩影响有限。20123月前,若再连续下调1-2次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银行业明年1季度业绩可望得以改善。

(三)加息政策的滞后效应。2011年央行分别于29日、46日和77日进行了3次加息。中短期存贷款息差的加大已在银行第23季度的业绩得以体现。但部分长期贷款利率则在2012年第1季度开始执行,这部分资产重新计价将成为拉动新季度银行业绩提升的主要因素。

二、银行业经营情况影响业绩新因素

2011年以来,银行板块在低估值的作用下,相对大盘较为抗跌。但随着估值逐步起作用,个股走势分化严重(具体情况见表1),涨幅第1的民生银行与倒数第1的光大银行之间相差近50个百分点。从银行的经营来看,本期将有以下情况影响各上市银行业绩:

 

1 .16家银行股2011年涨跌幅(到1223日收市)

 

股票

2010年底价格(元)

今收市价(元)

今年分配

复权价(不含税)

涨跌幅

排名

民生

5.02

6.00

101

6.09

21.31%

1

华夏

10.9

11.22

102

11.40

4.59%

2

建行

4.59

4.56

102.122

4.75

3.51%

3

工行

4.24

4.17

101.84

4.34

2.25%

4

深发

15.79

15.42

不分配

15.42

-2.34%

5

农行

2.7

2.58

100.54

2.63

-2.64%

6

兴业

24.05

12.52

1084.6

22.95

-4.57%

7

南京

9.94

9.25

102

9.43

-5.13%

8

中行

3.23

2.90

101.46

3.03

-6.15%

9

招商

12.81

11.69

102.9

11.95

-6.71%

10

交通

5.48

4.52

1010.2

4.99

-8.94%

11

浦发

12.39

8.54

1031.6

11.25

-9.23%

12

北京

11.44

9.42

102.16

9.61

-15.96%

13

中信

5.25

4.03

102

4.04

-23.11%

14

宁波

12.4

9.34

102

9.52

-23.23%

15

光大

3.96

2.80

100.946

2.89

-27.14%

16

 

(一)理财品种加速了利率市场场化。在监管不断加码导致银行无法承受的情况下,理财品种转移了存款,增加了账外贷款。银行收入表现为利息收入受到削弱,但中间收入相应提高,幅度大于利息收入;银行支出表现在管理费用相应提高,收入相低仍有利于银行利润的扩大。这是一种严厉监管条件下,利率走向市场化的具体表现。

(二)银行经营同质化趋势仍未得到改观。前几年。各大银行在招商银行的带动下,争相发展信用卡和私人银行业务。今年以来,由民生银行领头的针对小微企业的商贷通也为其他银行所纷纷效仿。小微贷大面积铺开不利于先入者的市场拓展,但有利于降低先入者的潜在坏账。如何在小微贷的竞争中突围关键在于创新服务手段,增加客户粘性。民生银行未来前景如何将取决于其商贷通2.0版的进展。

(三)地方平台贷款问题将得到缓解。本期是地方平台贷款最集中的还款时段,预计这个阶段内,出现违约贷款的概率相当低,问题将进一步拖延到1-2年后。能否彻底解决将取决于十八大后国家能否将市场化改革深入下去。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