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辩止谤

标签:
厦门南普陀寺青岛湛山寺弘一法师的故事美国南北战争诽谤文化 |
分类: 心情日记 |
[编者按:常有谤言入耳,便以一笑了之。有人因此伤我,也依然一笑。日久,站在世俗之中,偶而也对自己起疑问,是否自己太不正常了,太没烟火气了。然而理性智性总会上来否了此念。今日闲逛,见一言“不辩止谤”,随查,便发现我一直敬仰的弘一大师遇谤以不辩止之。原来,谤人者皆孙子,不辩止谤若我者,竟然尽出大师。所以,遂钞录至此,学习再学习,更坚自我品格。]
他回忆了当年在日本,为了公演《黑奴吁天录》,曾读过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那时候领导解放黑奴的林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倘若我要尽读报纸对我的诽谤,势必没有剩余的时间与精力去办事,这办公室就只好关门了。我尽我所知而认为是最善的,便尽我所能去做。我就这么拿定主意直做到底。倘若结果是错误的,那么,就是有十个天使称赞我,于我无益;要是结果是对的,那么,即使现在人人说我坏话,于我无损。”
我们为人做事,要有成效,必须宁静以致远。要训练自己任劳任怨,置诽谤于不计。
喜闻褒奖畏听讥议,也是人之常情。要做到毫不介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然而。我们要把自己提到“常情”的水平之上。须知误会势所必有,我们亦无法尽使人人都满意。但是,一个人要能养成这样宽宏的风度,心可无疑,诽谤亦安。
此后不久,即1937年晚春,法师应邀去青岛湛山寺讲律,头一天开示《律已》时,也讲到“息谤”。他说,怎样息谤呢?就是“无辩”。人要是受了诽谤,千万不可分辨,因为你越分辩,诽谤反而弄得越深。比如一张白纸,偶然误染了一滴墨水,这时你不要再动它。你不动它,它就不会再向四周洇开。倘若你立时想要它干净,一个劲地去揩拭,那么,结果墨水一定会扩大面积,玷污了一大片。
―――摘自《弘一法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