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dongfangshao:讨论废除死刑,兼谈电影《Dead Man Walk

(2009-11-11 20:46:02)
标签:

废除死刑

修女

sean

马修

海伦

文化

分类: 文学评论
              讨论废除死刑,兼谈电影《Dead Man Walking》  

 
                             dongfangshao

 

N年前,在电视上看了“Dead Man Walking”这部电影,在结尾的时候泪水止不住地流出来。诚实地说,在看这部电影前,我没有认真地考虑过执行死刑是否被废行的问题。

虽然我能够理解监狱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环境,也可以想象那里面每天上演着不平常的故事,公正的,或者不公正的。但我一直都避免去思考“死囚”这个概念,就像我晚上不敢独自在纽约的中央公园里独自行走一样。

在这部电影里认识了一个不愿悔罪的死囚Mattew,他犯了故意杀人罪。他在影片的前半部所发泄的始终是对社会阶层等级的不满和死刑制的不公。这个电影是根据一个修女的自传小说改编的。

修女(Sister Helen Prejean)海伦 负责心灵辅导工作,她诚心地希望Mattew能忏悔。在两人初次在监狱里见面时,Mattew与Helen修女看起来如同魔鬼与天使。Helen认为如果Mattew能够悔罪,那执行死刑就无意义。她一直在企图救赎Mattew的灵魂。同时不断为其上诉申请特赦,承受着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压力。

尽管剧本的底子很强,导演也相当成熟,但这个戏是靠心灵的交流和较量来驾驭剧情的。如果不是我心爱的两个演员在演,它给观众的感觉会打点折扣的。Susan Sarandon饰演的修女自然,大气,与自身的气质完美结合,她眼睛里透视出来的母爱和关怀至今令人难忘。Sean Penn是好莱坞有名的小眼睛超放电演技派演员,年轻时但就是有名的 “坏男孩” (1984年,他主演了一部叫“坏男孩”的电影。他还和话题女星麦当娜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呵呵,大概不是个平常人:)。可是年龄越往上长,他的演戏更加精湛。除了他,我想不出来谁能把Mattew演得那么贴切。他在初遇海伦时,表演了一个用言辞挑逗她的瞬间,而他只是轻轻挪动动了一下眉毛就把那份浪气准确地演出来了。


Helen开始只知道Mattew因为残杀一对在林中幽会的小情人而被判死刑,但他为了求生,始终否认自己参与下毒手。海伦也一直都希望他是被冤枉的。面对受害人双亲质问她为什么要帮助这样一个“人渣”,海伦以最大的勇气要求他们饶恕Mattew的罪孽。在这样一个过程中,Mattew最终被Helen的正义感所打动,他在行刑前终于突破心灵的防线真诚忏悔,抱着一种“安详”的态度越过死亡线。

Sean Penn把这个高难度人物演的相当到位。一开始这个罪犯并不追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显得桀骜不驯。又因为同伙已经被执行死刑,他企图在心理上并通过法律手段推翻他故意杀人的事实。他表演的那种美国社会底层青年的傲气颇具魅力。但他最终在修女的感召和死神的威胁下软化了——承认杀人对于他无异于意志的崩溃和精神的转变。

而在Mattew被执行死刑的那场戏中,Sean将人物的心理层次变化刻画地入木三分。他在对生的贪恋,对罪的领受,对海伦的感恩,以及对被害者家属的忏悔的复杂心理中合上了眼,把剧情推向高潮,他演起来毫无做作之感,看来已将角色与自身结合了。

海伦的信念是: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面对亲人的不解和众人的责怪,她扪心自问,觉得自己的行为符合基督精神。她在Mattew 一步步走向刑场的几分钟里,目光慈祥,如同深情地注视着自己的婴儿。Sarandon 塑造的修女带着强烈的母性,眼神中有一种高贵的尊严。

影片中尽管Mattew的罪行是真实的,但部分观众看完对Mattew 产生一丝怜悯,从而对死刑产生置疑。由于Sean的出色表演,观众可以看到在死刑执行之前,Mattew 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生意志。他在行刑台上扮演的似乎不再是一个罪犯,更像是待宰的羔羊。这一组冷静而准确的镜头似乎在暗示“人类属性还原成动物属性”。最后,在观看席上的一个受害者的父母似乎也不忍看到一个已经忏悔的生命的消失而留下泪水。

电影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真实地再现了死刑执行的过程。观众看到一个死囚由生的绝望到死的安静的过程,尽管在电影里执行的死刑方法是针脉注射,但Mattew在失去consciousness前的那滴眼泪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片名“Dead Man Walking” 是美国的狱警们发明的一句俚语,原意指的是死囚犯临行前从牢房到行刑地点走的那段路程。我对这个片名找不到一个好的翻译。总觉得这句俚语中同时包含了传统的法律观念和执法者的惯性思维。而导演,Tim Robbins(海伦扮演者的长期精神伴侣) 选择了这个题材,显然是对“杀人偿命”的惯性思维提出疑问。这和他俩一贯的政治理念相符合。

这一篇文章只谈电影本身的成就本身,无意深入探讨法律或者宗教的影响。但我承认,这部电影对我日后的思想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几年前在和强硬派共和党师兄讨论这些事情,他嗤之以鼻,“幼稚,没有原则,死刑犯也值得同情吗?把他们这样养着,我们那些纳税人岂不是遭殃了。” 忘记当时是怎么回答他的了,反正是反唇相讥罢了;我相信红脖子师兄的观点在美国人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实困扰我的是,我们应该以慈悲为怀,还是应该秉着杀人偿命的平等性?死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集体暴政,一个人剥夺别人生命是犯罪,而一群人,以法律的名义去剥夺一个罪犯的生命又意味着什么呢?我并不知道答案是什么。还是留给大家讨论吧。

为了完成这篇小文,把部分视频又看了一遍。Sean Penn当然不是传统上的美男,小个头,脸的长度偏短,下巴有点弱,但他的强势来自于他的心灵。他确是我很欣赏的一个男星。一个男人成熟身上具有的特点,他基本上都能够演绎出来:无论是叛逆,狡黠,无赖,阴柔,无可奈何还是正义凛然,他似乎没有失败过,永远在突破。我一直认为Sean Penn很适合演这种内心冲突剧烈,而又性格叛逆的角色。他去年演的同性恋者又替他拿下一座奥斯卡的奖杯。

说真的,如今在演戏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和他有的一拼的只有Daniel Day Lewis(丹尼尔-戴-路易斯 ,《血色将至》的扮演者),前年的奥斯卡得主。祝他带给观众更多的惊喜!

最后分享几段精彩对白和八分钟死刑执行的对白(有点煽情):

Sister Helen Prejean: You are a son of God.

海伦修女:你是上帝的孩子。

Matthew Poncelet: (in tears) Thank you. I've never been called a son of God before.

马修:(哭)谢谢,我从没被这么叫过。

(laughs slightly)

Matthew Poncelet: I've been called a son of a you-know-what plenty of times, but I've never been called a son of God.

(轻声笑)

马修:我被叫过很多次——你知道的那个词——的孩子,但是从没人说我是上帝的孩子。

 

 

转自:http://bbs.99read.com/dispbbs.asp?boardid=18&Id=14834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