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警营——与死神较量的人02

(2009-07-28 21:28:21)
标签:

警营

客车

乘客

江中

胡洪

猇亭

文化

分类: 羊皮书卷

 

                      1、一辆客车与十二条人命

2009年7月14日上午,阳光依然灿烂。我在中尉王海鲲,二级士官方侃和苏叶奎的陪同下,来到猇亭消队大队。采访在大队长办公室里进行。大队长守江长个子不高,细干白净,看上去更像一位柔弱书生。如果不是一身军衣,简直很难将他与救援场上指挥若定、驰咤风云的指挥官联系起来。然而,在一个又一个故事里面,正是这幅看似柔弱的身躯,带领着猇亭三十多位官兵,在一个又一个生死攸关、赴汤蹈火的时刻,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英雄壮举。

故事从五个月前的2009年2月26日16开始。那天,猇亭乃至整个宜昌雾蔼沉沉,天空中飘着雨雪。一辆长途客车从猇亭虎牙的临江公路上奔驰而来,一辆小轿车迎面开过去。由于能见度非常低,小车司机没能看到迎面开来的客车。等客车司机看到小轿车时,已经来不及踩刹车了。两车高速相撞,小桥车被撞到公路护栏上,客车则飞身下岩冲向江中。

事故在一刹那间,发生了。突如其来的巨响,惊动了附近工地值班工人陈选发。他跑出工棚一看,一辆大客车落入江中,正在一沉一浮,里面传出一阵混乱的叫声。陈选发立即拔打119请求紧急救援。

虎牙公路距江面有几十米高。江边的大石头上滴满了鲜血。路上坡上全是破碎玻璃。客车周围的江水也被血水染红了。几名惊惶失措的乘客,拚命从车窗里爬了出来,陈选发与赶来的乡亲一一拉着他们……江中的情形十公危急。

16点05分,孙守江带着猇亭武警消防大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孙守江迅速部署救援,并提醒大家:“车子斜在江面上,随时都有再次往下翻的可能。行动要快。”时任猇亭中队长的刘洋回忆说:“我来赶到现场时,只看到车的铁皮子露在外面。那边的水很深。”此时此刻,客车仅车底浮在水面上,随时都有沉没的可能,而且里的人生死未卜。

被救乘客王伟成说,客车里还有8名乘客,有两个小孩,一名妇女和一位60多岁的老人。原来,车在翻滚时,他被摔了出来,落水后又有3名乘客从前窗里爬了出来。发生车祸时,王伟成正抱着熟睡的儿子,车祸瞬间发生,将他与儿子分开,儿子留在了车上,不知生死,王伟成急得不住地求消防官兵和车上的人救救他的儿子。车里也不断传来“救命”、“快来帮帮我”的喊叫声。

侦察组很快弄清了客车落水后的状态,刚好有一半搁在水下面的硬基上,另一半则悬空着。里面幸好有一个一人头高的空间,就是这个空间,成了所有受困都的避难所在。但是,只要有个风吹草动,客车不排除有滑下硬基的危险。

就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一艘轮船突然出现在江面上。船过长江会激起浪潮,不仅会淹没现在的空间,还有将车冲到江中的可能性。因此,消防官兵迅速拿来长绳,将汽车的两端系好,固定到岸上的柱子上面。然后,孙守江下达命令,迅速将车门撬开,为被困乘客打开一条生路。由于车门被撞变形了,还要防止撬门产生火花,以免引起浮在江面上的汽油着火或爆炸,破拆车门非常费劲。

这时,天空又开始下起雨雪,车里的乘客开始支持不住了。他们的情绪开始激动和烦躁。而且呼喊声越来越小。这些都让救援人员更加心急如焚。

16点15分,车门终于被撬开了。门刚一开,就有一只手伸出来……第一名被困乘客获救。

这位叫张顺兰的女乘客,是车惟一的女乘客。她后来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我在水下时,听到了消防车的警报声,眼泪就出来了。我想,有生的希望了。”病床上的她说这句话时,眼泪再次涌了出来。

16点16分,第二名获救的中年男子,伤势很重,他被直接送到担架上,众人都伸手过来,快速将他传递到救护车上。紧接着,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乘客也被救了出来。最后,只剩下那位60岁的老人和两个二三岁的孩子了。大家知道,孩子和老人是最没有自救能力的人,他们到底还活着没有?

就在这时,一位战士发现,江面上,漂上来了一只孩子的鞋子。王伟成迅速跑过去,当他看清这只鞋子时,已经满眼是泪。他认定它就是儿子的鞋子。可是,就是这个认定让整个营救场上一片沉寂。任何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孩子鞋子的出现,意味着凶多吉少。

老人与孩子究竟在哪儿?他们还能坚持到多久?

孙守江决定,立即派一名战士下水搜索。就在这时,一班长胡洪站出来主动向刘洋请缨说:“我下。”胡洪,这位年轻的消防战士,已经记不清自己和战友一起救了多少人。可是,此时此刻,他只知道,水下的生命需要自己,于是,他顶着峡江冰冷彻骨的风,开始一件一件脱掉身上的衣服,绑上又冷又星的安全绳。很快,他就有一种被冻僵的感觉。

底朝天的车体里,种种迹象表明,车里面还可能有人活着。能够早一分钟将人救了出来,他们就多一份生的希望。可是,要想知道车里还有没有人,必须有人下到江水里去侦察施救。胡洪是川江边上的涪陵人,是在江水里泡大的,他水性好,身体也棒,所以,他主动跟中队长刘洋说了“我下。”就是这两个简单的字,将全部危险揽到了自己身上。熟悉峡江段长江水性的人都知道,再好的水性,因为天寒地冻,随时都有抽筋的危险,弄不好就会溺水身亡。加上客车的坠落点自古就是闻之胆寒的险滩。人下水后,如果车辆发生二次坠翻,胡洪同样会面临危险。但是,胡洪没有顾及这些。

刺骨的江水,肆虐的寒风,把胡洪的嘴唇马上变成了乌黑。可是他全然不顾,用手,用脚,用身子,沿着车沿,一步一步探索、触碰。当他的脚勾到一个柔软物时,他马上非常兴奋起来,可是,当他将发现只是一个沙发套子时,绝望的情绪顿时笼罩住了他的心。

“不能放弃,继续找。”胡洪在心里一个劲儿给自己打气。就在他快接近车尾时,他突然看到,一只带血的小手在车窗的玻璃上晃了一下。

“看到人了!”胡洪惊叫道。

旋即,整个营救现场的目光全部汇集到胡洪身上。消防锤,安全绳,在几秒钟全部就递了过来。几经努力,胡洪终于看清了,在玻璃窗里面,有一位老人正死死将孙子举在头上,拼命挣扎着,作着最后的努力。而刚才那只血手,就是孙子从玻璃上划过来向他作出的求生示意。

长时间举着孙子与江水和寒冷搏斗,使老人的体力严重透支。意志力让老人变成了一根柱子,可能作为生命体,老人气息非常微弱了。此时此刻,一秒钟对老人和孩子而言,都是异常宝贵的,因此容不得过任何迟疑。胡洪当机立断,接过战友朱晓敏递来的铁斧,敲车玻璃窗的四角,随着“啪”的一声,老人和孩子的生命通道张开了。

当时的情景,即使现在回忆起来,朱晓敏也历历在目。他说:“当时,我一只脚踩在水里,另外一只脚卡在车旁的一个缝里,把老人和孩子往外抓,最后实在不好抓上来,我只得用双手拉着他的皮带,和胡洪一起把他们救了上来。”作为指挥官的孙守江,见了老人和孩子获救的每分每秒。他说:“孩子抱上来时,脸上流着血,拼命地哭着,他的爷爷却冻僵了,当孩子得救之后,他就不醒人世了。很多人看到了这一幕,,都流出了眼泪。像这种突发其来的救援,始终是双向的。一方面是救援官兵的争分夺秒,另一方面更需要当事人坚持的意志力作支撑。所以,在现场,大家无不为这位老人的举动所感动。”

16点30分,当老人和孩子这两名最后的生还者被救出客车,抬向岸边时,救援场上爆发出了潮水般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太多的人,在掌声里让泪水涌满了眼睛和心灵。就是这潮水般的掌声,包含着人们对生命的无限膜拜与祝福,更包含着人们有对英雄消防官兵发自内心的礼赞!

事后,媒体采访了爷爷高兴林。面对媒体,老人自如地说:“当时我不能松手,如果我死了,孙子也就死了,我活着,孙子就活着。”

一个救赎12个生命的故事讲完了。孙守江表情凝重,神色凄然,似乎深深地陷在故事里面,好一会儿没能出来。作为一个对生死司空见惯的消防指挥官,这一点本已令我非常意外,更意外的是,最后他说:“这次救援,最遗憾的就是,那个二岁多的孩子没有能活着回到他爸爸身边。”

我说:“或许因为车祸,他可能在翻车的过程中就受到了致命伤。不然,他一定会获救。”

孙守江说:“作为人民生命的守护者,我不会这么看。因为任何一线生机,都是每个生命的全部。我们必须全力发赴地拯救。”

这话,让我突然而生对生命的敬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