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2021-06-06 08:55:27)
标签:

大同市博物馆

辽代壁画

许从贇墓

北魏尉迟定州墓石椁

旅游

分类: 晋陕内蒙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每次参观博物馆,我对出土的壁画都很感兴趣。壁画不仅有艺术性,而且图像中包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也是一般文物没法比的。但因为壁画出土的少,且保存困难,各大博物馆中展出的出土壁画都很少,没想到在大同博物馆竟然展出了不少出土壁画。

看到资料说,大同地区考古发掘的壁画墓达30余座,涉及北魏、辽、金、元四个时期。北魏壁画的题材以庖厨宴乐、出行、狩猎为主,有墓主宴饮图、仪卫出行图、露天宴乐图、生活劳作图、狩猎图、乐舞杂戏图、胡商图、武士图、伏羲女娲图等。

其中狩猎和宴饮是最多出现的题材。2010年发掘的云波里北魏壁画墓,南壁绘狩猎图,展现山林间众人骑射,惊扰动物、飞禽的场面;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东壁绘宴饮图,墓主夫妇端坐其中,五位胡人乐师身着红白条纹长袍,执琵琶、横笛、排箫、细腰鼓、鼓进行演奏。

2008年发掘的仝家湾北魏墓,同样出土了宴饮图和狩猎图。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在这座墓葬还出土了一幅劳作图,描绘了车马、毡帐和劳作场景: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壁画右上角绘三头并列行走的耕牛,牛前立一位头带高冠的老者。牛耕图左侧为舂米图,方形水井旁一位农夫正手握木桩,一脚踏椎专心舂米。舂米图左下方是一马圈,有三头骡马,其后有一人立于灶台后,似在煮饭。这是农耕经济的生活场景,说明拓跋鲜卑在入主平城之后,逐渐转化为定居农耕的生活状态。

文瀛路北魏墓出土胡人牵驼和力士壁画。画像中的胡人深目高鼻、卷发,身着圆领窄袖长袍,腰束带,下着长裤,足蹬长靴,右手举鞭,左手执缰侧身回首,牵一头双峰骆驼。反映了北魏时期平城与西域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这幅壁画是绘在棺床立面,右上角的力士左手执杵,右手臂托棺床。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与上面这幅壁画出土于同一座墓葬的还有一幅三眼神壁画。三眼神黑卷发垂肩,立尖耳佩圆环,大眼八字须,戴项圈,眉心间多出一目。裸上身斜披胳腋,右手执兵器,左手和左脚分别柱着踩着一支底部呈陀螺样的棍状器物。在网上查到一篇论文,认为三眼神是粟特人信奉袄教的大神,立于墓道口保护主人。进而推测墓主人有可能是商旅和生活在平城的栗特人。

大同已发掘的辽代壁画墓以圆形单室砖墓居多,绘画题材则以庭院家居、男女侍者为主题,生活气息浓厚。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在大同市博物馆就原样展出了一座辽代圆形单室壁画墓,这是2011年在大同东风里发掘的,为辽晚期壁画墓。墓室呈圆形,壁画布满内壁。画面以人物为主,用立柱将其分成四幅。在室壁四隅以朱色绘四柱,其上绘有额、阑额及黑色的斗栱。墓室南壁绘男、女侍图,西壁绘农耕图和出行图,北壁绘起居图,生动表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

展出的金代壁画,图案比较简单,为人物图和奏乐人物图,能看出当时人们的服饰、乐器特点。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在大同发掘的北魏、辽金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十分丰富。最多的便是各种陶俑,除了在其他地方常见的人物俑,还有一些动物俑很萌很可爱,在其他地方很少见,比如在北魏墓出土的两只陶狗。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另外还有北魏彩绘陶镇墓武士俑、彩绘陶人面镇墓兽、北魏石雕武士像、唐石雕武士像,都十分精彩。

北魏石雕武士像,造型为高鼻深目的胡人,专家推测在北魏时期很多镇墓武士、镇墓力士的形象都可能来自于丝绸之路上胡人的形象。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北魏尉迟定州墓石椁。石椁在北魏贵族墓葬中较为多见,一般的石雕棺床就会放在这样的石椁里面。在大同博物馆展出的这座石椁,是2010年在大同阳高县王官屯镇电建工地上发现的。石椁为仿木结构建筑,进深二椽,前廊后室,单檐悬山顶,四柱三开间,柱头上承斗拱。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石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住宅样式。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是汉代的石阙,而东汉以后的北魏王朝留下的古建筑已经难以见到。从北魏墓葬中出土的石椁,对于1500年后的我们重新了解当时的建筑风貌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

辽代许从贇墓三件魂器组合。包括彩绘塑镂陶魂塔、彩绘贴塑魂罐、灰陶魂瓶,造型奇特,制作精美,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最精美的是这座魂塔,由底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身、塔顶两部分中空,塔身呈五层式宝塔状,上贴圆形兽面贴片;在塔身及底座设置样式不同的镂孔,从而更增加了魂塔的神秘感和美感。

五一大同行(2):大同博物馆——北魏辽金壁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