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2021-06-05 08:57:06)
标签:

大同

大同市博物馆

司马金龙墓

宋绍祖墓

旅游

分类: 晋陕内蒙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51日早晨不到6点即起床,6:15出发。为了避开假期出京拥堵,我们特地起早出发,没想到这么早出发,出京的高速公路已经开始塞车。导航显示,京藏高速、京礼高速都已经严重拥堵。导航找到一条避开拥堵的路线,改走京新高速、京青线。第一次走京青线,与昌赤路一样,这也是一条穿过昌平、延庆之间崇山峻岭的公路。路况不错,稍微有点堵车,但比京藏高速要好多了。

到延庆境内,重新上京新高速,就完全“跳”出环京拥堵圈了。京新高速从北京北五环箭亭桥出发,只有昌平到延庆这一段没有修通。

下午15:05抵达大同,直接到了大同市博物馆。前天就在大同市博物馆公众号上预约了今天下午的参观。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大同市博物馆是国内“最被低估”的博物馆。网上的文章用夸大的标题吸引流量并不奇怪,但大同博物馆“被低估”确为事实。虽然只是一个地级市,但因为独特的历史文化,使得大同出土的历朝文物不仅数量多,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有着极高的文物价值。

历史上的大同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誉,最早是公元398年,来自北方草原的鲜卑族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北魏的历史不算长,但其定都大同(当时称为“平城”),第一次将大同带进了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心,除了留下了云冈石窟和悬空寺这样的惊世巨作,还遗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在辽、金时期,大同都是陪都,是契丹人和女真人钟爱的“西京”,在元明清时期也一直是北方重镇,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纵观历史,不同民族文化交融汇聚是大同历史最重要的底色,也是其出土文物独特的魅力所在。

来到大同市博物馆,最想看的就是司马金龙墓出土文物。此前在山西省博物馆看到过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的复制品,这是被列入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名录的文物,堪称“国宝中国宝”。其原件即藏于大同市博物馆,可惜展出的也是复制品。不过,展出了其它不少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文物,也都十分珍贵,算是弥补了遗憾。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司马金龙家族是降附于北魏的西晋皇族,深受宠信,其父被封为琅琊王,后由司马金龙子袭父位。他与妻子姬辰的合葬墓,是1965年农民打井时发现,1966年发掘完毕。墓葬虽然早期被盗过,但仍出土器物450余件,为同期墓葬所少见。

墓葬中出土三块石墓志:“司空琅瑘康王墓表”、“琅瑘康王司马金龙之铭”、“琅瑘王金龙妻姬辰墓铭”。这几块刻石一方面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揭示了墓主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魏碑书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大同作为北魏早期都城近百年,是魏碑书体的一个发祥地。司马金龙墓表、墓志反映了北魏早期书法所具有的楷隶风貌,是这一时期北魏碑刻的代表作品。

墓志铭文9行:“大代太和八年岁在甲子十一月庚午朔十六日乙酉,代故河内郡温县肥乡孝敬里史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羽真司空冀州刺史琅琊康王司马金龙之铭”。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墓表字数略多。两碑字迹均保存完好,专家分析出自一人之手笔,用笔以方笔直势为主,兼以圆笔曲势,字体呈扁方形,隶意极浓。横画左低右高,两端方粗,蚕头燕尾。呈现出刚健有力,高古典雅,气势雄浑的大家气度。

石棺床,由六块浅灰色细砂岩石板组成,立面石板呈倒立山字形,上部以波状缠枝四叶忍冬纹作长方形边框,中间雕波状缠枝忍冬纹,波心内雕呈各种游戏坐姿的形态各异的伎乐童子和珍禽瑞兽。伎乐共13个,中间一组为翩翩舞者,两侧各有六位乐人,左侧六人分别弹琵琶,吹排箫、吹箫、击鼓、碰铃、奏吹叶,右侧六人则弹琵琶、击钹、吹筚篥、击鼓、吹横笛、击细腰鼓。伎乐身侧各雕虎、狮、龙、人面鸟等瑞兽。伎乐披帛飘逸,神情怡然。雕刻线条洗练流畅,人物形象生动。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其下部三只床足分别雕刻高浮雕力士,中间床足雕刻两个力士,两侧床足分别雕刻一个力士,皆呈半蹲状,反举双手作承托石床的姿态。

石雕柱础。司马金龙墓共出土柱座四件,两件藏于山西博物院、两件藏于大同博物馆。展出的这一件柱础为浅灰色细沙石质,高16.5厘米,底座边长32厘米。方形底座,其上呈覆盆形,顶部高浮雕莲瓣,中心有圆形插孔,周边雕四条首尾相接身姿遒劲的蛟龙。底座四边浅浮雕缠枝莲,其间为伎乐人物。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石雕柱础与石棺床的造型都精致华丽,雕刻图案明显吸收了西域文化的元素,体现了北魏时期东西文化的相互交融。

大型仪仗俑阵,由导骑俑、骑马仪仗俑、甲骑具装俑、侍从俑、甲胄步卒俑、步行仪仗俑组成,大部分都身着便于骑战的胡服,头戴鸡冠风帽。200多尊釉陶俑列阵出行,气势恢宏。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此外,司马金龙墓还出土了大量的其他釉陶俑,包括镇墓兽、镇墓武士俑、男女侍俑、女乐俑及马、骆驼、猪、狗、羊、鸡等动物俑。

司马金龙墓出土文物无疑是大同博物馆最系统、也最有价值的文物收藏。大同博物馆还有另外一座北魏墓葬出土的文物,虽比不上司马金龙墓,但也足够珍贵,那就是宋绍祖墓。

宋绍祖也是北魏时期的贵族,曾任幽州刺史,封爵敦煌公。其墓葬于北魏太和元年,即公元477年。2000年在雁北师范学院工地发现。出土文物中最珍贵的是一座制作精美的石椁,可惜没有收藏在大同博物馆,而是在山西省博物院。

除了石椁,宋绍祖墓还出土了各类陶俑等随葬器物179件,是继司马金龙墓葬之后发现的最重要的北魏墓葬。这些陶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组侍从仪仗,包括男侍俑、女侍俑、步兵俑、甲骑具装俑、鸡冠帽骑马鼓吹男乐俑、胡人站立伎乐俑、鞍马、牛车等,展示了北魏王公贵族出行的威严尊崇。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五一大同行(1):大同博物馆(上)——从司马金龙墓看北魏风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