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行记(12):喀喇沁亲王府、福会寺

标签:
喀喇沁旗喀喇沁亲王府福会寺贡王旅游 |
分类: 晋陕内蒙 |
草原行记(12):喀喇沁亲王府、福会寺
12点从辽中京遗址出发到喀喇沁旗王爷府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王爷府镇就在高速公路出口边上,下高速拐个弯就来到喀喇沁亲王府。
喀喇沁是蒙古部落之一,其远祖是成吉思汗重臣者勒蔑,因其功勋卓著,成吉思汗将女儿花荫公主下嫁给者勒蔑之子吉伯格。满洲入关前,喀喇沁部就已归附,在1635年就封了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王爷。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在历史上居无定所,喀喇沁部也是如此。直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于今喀喇沁王府所在地起建郡王等级府邸,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晋亲王品级后,扩建为亲王府邸,先后有十二代喀喇沁蒙古王爷在此袭政。
现在的喀喇沁王府占地2.98万平方米,由前后5进建筑组成,每一进都由正堂、配房和厢房构成连续四合院式格局,与北京王府建筑大体差不多,是内蒙古现存王府建筑中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保存最好的,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喀喇沁亲王府的格局,包括议事厅内的布局,虽然总体上与北京王府差不多,但王府建筑还是要比北京恭亲王府等王府建筑要“朴素”很多,估计与草原地区缺少建筑材料有关。在北方草原,能建起这么大规模的建筑群,已经很不容易了。王府里还有不少棵高大的树木,在这个地区也是很难得的。
在王府议事厅月台东侧石阶上,刻有“吴授卿醉卧处”六个隶体大字。吴授卿即近代著名的辛亥烈士吴禄贞,湖北云梦人,早年加入兴中会。肃亲王善耆奉旨视察东蒙古,他是随员之一。在贡王的欢迎宴会上,吴禄贞醉卧阶下,扶之不起。武昌起义后,吴禄贞率新军第六镇准备与阎锡山组建燕晋联军,在北方起事,被袁世凯派人暗杀,恶耗传到喀喇沁王府,贡王亲书此六字,刻于吴禄真醉卧之外,以示怀念。
这座王府的最后一任主人,也是最后喀喇沁右旗的末代亲王就是在近代史上被称为“贡王”的贡桑诺尔布。贡王是近代蒙古族最重要的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接受近代文明思想,大力推行旗政新举措,在蒙古族中创造了很多个第一:第一个官办新式学校、第一所女子学校、第一个军事学校、第一个图书馆、第一张蒙文报纸、第一个办邮电、工厂。辛亥革命后,贡王赞成共和革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1912年,他在北京参加了国民党成立大会,以唯一的蒙藏代表身份当选为九理事之一。在北洋时期,出任蒙藏院总裁,主管边疆事务,成为蒙古王公中的领袖人物,长达16年之久。1931年在北京喀喇沁王府因脑溢血去世,时年59岁。
以前对贡王了解不多,这次看了王府里的专题展览,对这位开明的蒙古王爷有了一点了解,很惊讶清朝的蒙古王爷能有那么精深的文化修养。像贡王从小就接受最好的教育,通晓蒙、满、汉、藏等多种文字,好诗文、工书法,并擅长绘画,诗词歌赋无不精通,与汉人中的文人儒士无异。不过,他们的汉化程度越深,也就意味着离游牧传统越远。当马背上的民族,放下弓箭,不再“弯弓射大雕”,而是拿起画笔,画起花鸟鱼虫,游牧民族的本性也就保存的越来越少。
贡王创办的蒙古地区第一所现代学校崇正学堂就在王府西跨院,还有两间关帝庙和孔庙;在东跨院,有一座戏台,这都是王府深受汉地文化影响的例证。
在王府以西1公里处,有一座福会寺,原为亲王府的召庙,建筑格局与风格与内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类似,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前殿、经堂、大殿、后殿,东西两侧有配殿、钟鼓楼等。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