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看画记(8):印象派之毕沙罗与修拉

标签:
国家美术馆修拉毕沙罗印象派旅游 |
分类: 欧洲游记 |
伦敦看画记(8):印象派之毕沙罗与修拉
卡米耶·毕沙罗,名气没有莫奈、马奈大,但是公认是印象派的先驱和中坚,在印象派画家中他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高更自称:“他是我的老师”,塞尚则在毕沙罗去世后的一次展出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
与其他印象派大师一样,毕沙罗也醉心于描绘户外光线的变幻,记录下瞬间的光影印象。从伦敦国家美术馆收藏的几幅画作可以看出,毕沙罗的画对光线有着极其细致入微的表现,这其实是印象派画家的共同的,但毕沙罗更加自然、亲切、朴素、平和。
有人说毕沙罗尤其喜爱画道路,从各种乡间小道,到城市街道,他都爱画。这次看到的毕沙罗作品果然就是如此,其中一幅《蒙马特大街, 夜晚》是他的系列作品《蒙马特大街》中的一幅。
印象派好像都喜欢画同一场景、同一题材,莫奈的睡莲、干草堆、国会大厦,梵高的向日葵、鸢尾花等等,毕沙罗晚年画了十几幅蒙马特大街,都是一个角度,是从他住处俯瞰蒙马特大街的街景。有早晨,有晚上,有晨雾中的,有下午雨后的,有日落时分的,表现出不同光影条件下的蒙马特街景。
伦敦国家美术馆收藏的这一幅是晚上的蒙马特大街。夜色在城市上空安静地流淌,明亮的街灯还有街道两边的橱窗,显示了城市的繁华。街上的行人虽然只是用粗笔点画出来,朦朦胧胧,但却特别生动,让我们看到19世纪末的夜巴黎。
还有一幅毕沙罗给塞尚画的肖像画,在他的画笔下,塞尚是一个“童话世界中善良的小矮人形象”,十分可爱。
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以前没怎么听说过,他是印象派中很特别的一位,创造出点彩法。不在调色板上调色,而是将几种原色直接“点画”在画布上,利用人的直觉经由大脑所转换的多种颜色的基点,在眼中呈现出某种色彩。运用“点彩”,虽然没有在调色板上调出想要的色彩,只是原色拼接和融合,近看能看出各种颜色,但远看却融合到一起,观画者自己在大脑里将原色融合调色了。
伦敦国家美术馆收藏的《安涅尔浴场》,创作于1884年至1887年,是修拉创立“点彩法”的第一幅作品,是有着开创性意义的。
另外一幅《格拉弗林的运河》,也是典型的点彩法。可惜,修拉只活了32岁就因感染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