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看画记(9):印象派之马奈与莫奈

标签:
伦敦国家美术馆马奈莫奈印象派旅游 |
分类: 欧洲游记 |
伦敦看画记(9):印象派之马奈与莫奈
伦敦国家美术馆收藏的马奈作品不多,但不乏名作。绘于1862年的《杜伊勒里花园的音乐》,描绘了花园中的聚会场景,有意思的是,画面中不仅有艺术家本人的形象——在画面最左端,还有他的家人以及艺术家朋友:画家方丹-拉图尔、作曲家奥芬巴赫、戈蒂耶等。
有人说这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因为画面上很多人的面目都很模糊,甚至连五官都没有画全。但这也是印象派的特点,造型高度简化,用不同颜色表现造型,让观众自己的眼睛产生“视觉混和的效果”,而这也是印象派最初不能被人接受的地方。
有人说这是画史上最早的印象派作品,没有翻书考证,但从时间上看,绘于1862年,倒是也有可能,起码是最早之一。
《咖啡厅演唱会的角落》,描绘的咖啡馆是马奈很喜欢的创作主题,他画了很多咖啡馆的场景。在这幅作品中,一名男子在抽烟,他身后一名女招待正在提供饮料。
还有一幅是名作《枪决马克西米连皇帝》,描述的是一个历史场景:拿破仑三世扶植的墨西哥皇帝马克西米连在1867年被墨西哥军队逮捕并执行枪决的情景。马克西米连是奥地利皇帝的弟弟,1863年法国侵占墨西哥,拿破仑三世安排他做墨西哥皇帝。后来由于墨西哥人奋起反抗以及迫于美国的压力,法国于1867年3月仓促退兵,而为拿破仑三世充当傀儡的马克西米连则被墨西哥人枪决。消息传达法国,法国人群情悲愤,将矛头指向了拿破仑三世,认为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1867年到1868年年底,马奈以此为题材共创作了4张油画,现在分别收藏于世界好几个国家的博物馆。眼前的这一幅被分成三部分,并曾分别被拍卖售出。几经易手之后,另一位印象派大师德加最终购买到这幅画的三部分,并将它们粘贴于一张画布上。1918年,被伦敦国家艺术馆收藏。
原本的画面上,马克西米连皇帝笔直地站着,戴着的墨西哥宽沿帽。但在眼前的画面上,马克西米连的形象被裁掉了,只剩下行刑的士兵,他们不是戴的墨西哥帽,而是法国军帽,且身披法国军服。在马奈眼中,谁是真正的凶手,已经昭然若揭。
马奈的这幅作品是印象派罕见的表现历史题材的作品,印象派大多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风景、人物,很少像古典主义画家一样去描述宏大叙事的历史题材。
看到马奈的这幅画,我脑子里立刻想起在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看到过的美术史上的另一幅杰作,戈雅的《五月三日》,都是枪决场景,画面构图几乎一样。
有人说,马奈的这幅画是向戈雅致敬之作。
莫奈的作品,当然少不了他最著名的《睡莲》。莫奈一生不知道画了多少幅睡莲,伦敦国家美术馆展出的就不止一件,最被人熟知的是绘于吉维尼花园的这幅,画面上最显眼的是那座拱形的日本桥。看到资料说,莫奈画的日本桥一共18幅,构图几乎一样,只是桥下的睡莲形态不一。
印象派喜欢画系列,莫奈是始作俑者,除了睡莲系列、日本桥系列,还有干草垛系列、英国国会大厦系列、圣拉扎尔火车站系列等,都是在同一个地点、同一角度,描绘同一物体在不同光影条件下的不同影像。从这些“系列”中可以看出,莫奈对于光影变化的捕捉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
在伦敦国家美术馆没有看到他的国会大厦系列,但看到一幅《威斯敏斯特下的泰晤士河》,画面上也有国会大厦和泰晤士河,只是角度不同。
《圣拉扎尔火车站》倒是有一副,与在印刷品上看到奥赛博物馆的那幅构图基本上一样。
有趣的是,不论是国会大厦系列还是圣拉扎尔火车站,莫奈关注的都是迷蒙的雾气。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雾霾是工业革命的“副产品”,率先进入工业社会,使得伦敦有了“雾都”之称,而雾气朦胧却成为莫奈的创作灵感。他笔下的巴黎圣拉扎尔火车站,描述也是火车头浓烟进站的情景。火车喷出的呛人的烟雾,在莫奈笔下呈现出黄色、橙色、紫色混合的色彩,让我们看到19世纪70年代的人们对于新兴工业文明的赞美。
同样是出于对光影色彩的关注,莫奈也画了很多雪景,著名的有《阿让特伊雪景》系列,伦敦国家美术馆就展出了其中一幅。
此外还有《格尔奴叶的浴者》,画面上游船船只部分大面积涂抹的色彩,随便点几个点就表现在河中游泳的人。到现在,反倒是这种随意让人津津乐道。
《特鲁维尔海滩》,莫奈作品中的女人,总说不了他的妻子卡米莉,这幅画中左边的这位就是卡米莉。记得那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就看到莫奈的《坐在花园长椅上的卡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