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与江永(6):勾蓝瑶寨——大山里的美丽(下)

标签:
江永勾蓝瑶寨石鼓登亭相公庙旅游 |
分类: 三湘四水(湖南) |
江华与江永(6):勾蓝瑶寨——大山里的美丽(下)
蒲鲤生井并没有用石栏围起来的井口,就这奇石丛中一处深潭,看不出有多深,但陪同的朋友说“深不见底”,地下河就是由此处外涌。夏天,这里便是孩子们天然的“泳池”,孩子们争相从岸边的石头上跳下去,扑通扑通,好不欢乐。
往下几米,用石头堆砌成墙,是旧时夏日女人洗澡的去处,女人在墙里洗,男人和孩子在墙外洗。
墙的下游是一个大池塘,竟然有好几头牛“孵”在水里。这是小时候在老家池塘里见到过的,好多年没看过了。
实在是太有趣的场景了,溪头是孩子们的嬉水乐园,紧挨着的是女人们的“泳池”,再往下游则是水牛的“澡堂”。这不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吗!
在蒲鲤生井旁边有介绍,称其井水常年不干涸、“予祖昔历居万山中,山沟腾透漏,溪水伏流, 色蓝于靛,因名勾蓝。”,说明了“勾蓝”名字的由来。
在蒲鲤生井岸边还有好几处建筑,也都有些年头。其中一座是戏台,名“旗山庙戏台”,建于乾隆年间。
还有一座凉亭,名“石鼓登亭”。始建于宋,现存建筑为道光年间重建,为三层十六柱全木结构建筑,楼檐为三层飞檐翘角,好似一顶高高的官帽,据说这是寨子里的人希望能出一个大官以光照族人。亭子有十六根圆木柱,每根柱子下都是一个雕刻精美的石柱础。凉亭外的两头有照壁。
这座石鼓登亭也是通往上村的守夜屋。在勾蓝瑶寨,有很多座这样的守夜屋,是寨子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兰溪隔河相望的是另一座古建,为蒋氏祠堂。勾蓝瑶寨是多姓聚族而居的村落,村中有十三姓,毎姓均有各自的祠堂。从蒋氏祠堂外形看,建筑没有我们徽州祠堂那么讲究,更像普通的民居。
寨子里保存有不少古民居,与徽州民居的外形也是大不一样。徽州民居都是黑砖青瓦,底色灰暗,而这里的民居却是红砖青瓦,色调更明亮些。相同的是,都有着高大的“马头墙”。
除了祠堂,寨子里还保存有很多庙宇,盘王庙、相公庙、关公庙等。从这么多庙宇中,就可以看出勾蓝瑶民间信仰的多元,既有瑶族特有的盘王,也有深受汉族影响的关公。
晚上就在瑶寨吃的晚饭,边吃边欣赏篝火晚会,基本上都是勾蓝瑶寨本土瑶民的表演。表演的地方“民俗文化表演厅”是相公庙原址上新建的,相公庙供奉的便是孔子,足见勾蓝瑶因长期与汉族接触,受汉文化影响之深。
观在其他不少地方也看过原生态的民族歌舞表演,多多少少都还经过了一些“艺术加工”,相比之下,勾蓝瑶寨的这场晚会可以说更是“土得掉渣”,但也就显得更珍贵,是真正的原生态。尤其是表现勾蓝瑶洗泥节的舞蹈“洗裙舞”,充满乡土气息。
洗泥节是勾蓝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但这并不是瑶族共同的节日,只是勾蓝瑶特有的。很好奇的是,为什么叫洗泥节?原来是因为旧时勾蓝瑶的田地离村较远,瑶民们在田地边盖起牛桩屋,农忙时就住在牛桩屋,忙完了春耕男人就可以洗清脚上的泥,回家歇上一阵,所谓“插田上岸,功夫一半,牛补青食,人换新装,家人团聚,举族联欢”。于是勾蓝瑶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定为洗泥节,在这一天不仅要把最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还要表演很多精彩的节目,庆祝夫妻团聚,祈求庄稼有个好收成。
其他节目如“狮子穿门楼”、舞龙、瑶家女子拳等,虽然看起来表演很粗陋简单,但却表现了独特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