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走走停停
走走停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740
  • 关注人气:8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武汉(13):红楼——从晚清咨议局到民国都督府

(2016-06-01 08:36:18)
标签:

首义广场

红楼

鄂军都督府

湖北咨议局

旅游

分类: 巴蜀荆楚(川渝鄂)

大武汉(13):红楼——从晚清咨议局到民国都督府

       大武汉(13):红楼——从晚清咨议局到民国都督府

鄂军都督府原为清末所建的湖北省咨议局旧址,建成于1910年。建筑式样为西式,看到一个资料,说是照搬了江苏咨议局的图纸。而江苏的图纸,是江苏咨议局议长张謇派人参观日本议院建筑仿照设计的。所以,湖北咨议局议场同江苏咨议局议场的建筑形式基本一致,都是西洋式的日本议院建筑风格。

在首义广场西侧有一块“咨议局界碑”,这是2007年扩建广场时发现的,位于咨议局旧址院墙西南角50米处。

大武汉(13):红楼——从晚清咨议局到民国都督府

大武汉(13):红楼——从晚清咨议局到民国都督府

咨议局背倚蛇山,前临阅马场,建筑群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一幢为红色二层建筑,所以老百姓称之为“红楼”。建筑平面呈“山”字形。楼房前部为东西走向,两层办公用房,房前有外走廊,房后有内走廊。楼房中部南北走向为门厅和会堂。

门厅空间高旷,顶部即是高耸的教堂式望楼。穿过门厅即会堂,呈方形,演讲台座北面南,台下座位由前而后逐级升高,列成扇面状,显然是模仿西方议会的会议厅。

大武汉(13):红楼——从晚清咨议局到民国都督府

大武汉(13):红楼——从晚清咨议局到民国都督府

大武汉(13):红楼——从晚清咨议局到民国都督府

大武汉(13):红楼——从晚清咨议局到民国都督府

大武汉(13):红楼——从晚清咨议局到民国都督府

后面一组建筑是议员公所,也是二层西式楼房,东西长、南北短,围合成一个狭长的院子,朝内的一侧有长廊。这是咨议局议员们开常年例会时居住、办公的场所,现在辟为展厅,有两个展览,一个是辛亥革命史迹展,

还有一个是湖北省咨议局历史展。看到几件文物,很有感触。一件是近代著名画家、张大千的哥哥张善子所绘的刘静庵画像,这是辛亥元勋、曾与刘静庵同时被捕的张难先在1938年请张善子画的,尤为难得的是,在这幅长120厘米,宽58厘米的画像上,有28位同盟会元老等题写了像赞,共1531字,如孙科题的“正气长存”,于佑任题的“英威不朽”;邹鲁题的“浩气与山河并永”,十分珍贵。

刘静庵是日知会的创建人,1907年被捕,在狱中备受酷刑,1911年折磨致死,没有等到辛亥革命的胜利。

大武汉(13):红楼——从晚清咨议局到民国都督府

大武汉(13):红楼——从晚清咨议局到民国都督府

另外一件是武昌起义时鄂军敢死队队长黄祯祥在战斗中所穿的一件西服,当时他左右臂均被枪弹击中,在衣服上留下两个弹孔,后来他在左右衣袖上各绣了两行字:“九月初六日敌人攻刘家庙枪伤左肩之纪念”、“初七日与敌大战抢炮三尊敌弹如雨枪伤右肩今共和成立以作纪念”。

什么叫大义凛然,什么是视死如归,从刘静庵、黄祯祥的身上,就能得到答案。

另外一个展览是湖北咨议局历史展。看到两个图表,分别是湖北咨议局第一、第二次常年会议决议案,可以看到会议讨论的议题范围十分广泛,如兴学筹款以广教育案、铁路劝股方法案、规定东西洋留学生经费案等。可以想象,如果假以时日,咨议局很有可能演变为真正的议会。但清末在各地兴起的咨议局,存在的时间太短了,如湖北咨议局成立于190910月,议长为汤化龙,到1911年武昌起义,只存在了短短两年。在这两年时间里,咨议局分别于1909年、19101011月举办了两次常年例会。而这座咨议局大楼建成于1910年,也就是说,咨议局大楼建成后只举办了一次常年例会。

大武汉(13):红楼——从晚清咨议局到民国都督府

大武汉(13):红楼——从晚清咨议局到民国都督府

在展览中看到一张老照片,是咨议局大楼外老百姓赶着马、摆摊做买卖的情景,看起来与那幢西洋式的大楼很不协调。而似乎正是一种“隐喻”,如同西洋的建筑在那种乱糟糟的环境里显得很突兀,“议会”这种政治上的“舶来品”在中国的传统中也是那么的不协调。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在此设立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以黎元洪为都督,下设军务、政务、参谋和外交四部。现在,在“红楼”里复原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场景,包括谋略会议室、民政部、军务部、军令部、外交部、招纳处办公室等。1961年,这里作为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被列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大武汉(13):红楼——从晚清咨议局到民国都督府

大武汉(13):红楼——从晚清咨议局到民国都督府

大武汉(13):红楼——从晚清咨议局到民国都督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