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益科技分析
(2011-10-19 00:26: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公司分析 |
生益科技投资要点:
1995-2010的十六年间,平均ROE为17.385%。能够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保持这么高的ROE,就事论事,这点比较优秀。其中从未亏损,最低的时候ROE也在6%以上;最高26.6%左右。历史上两个低谷期,一个是2001-2003,原因待查;一个是2008-2009,这个很好理解,金融风暴么。
15年间,净利润从4450万增长到2010年的4.94亿(扣非)和5.33亿(不扣非)。近几年每年都有较多的非经常性收益,原因待查。不扣非年复合增长18%,扣非17.4%,优秀,但还不伟大。值得注意的是上市以来派现14次共8.01亿元,占总利润29.44亿的27.2%。也就是企业以72.8%的积累率撑起了18%的复合增长。不过这个复合增长还真是波浪起伏,07年的利润就已经达到了4.73亿,2000年就是2.14亿了。因此,这虽然不是强周期企业,但也绝对不是稳定增长型企业。
最近5年的复合增长率,不必说了,相当的差,看看07年的基数吧。
2011年增发了,大约圈了9亿多元。
负债率长期在50%上下浮动,还算稳健。
毛利率还比较稳定,近几年除了08年在10%出头,平时16-18%之间。不过因为毛利率本来就低,所以利润对毛利率极为敏感。三项费用率低是其特点,今年年中毛利率18%左右,三项费用率6%多一点,因此销售净利率能达到10%左右。
历来应收帐款比较高,今年年中19亿,作为中游的零配件厂家,在产业链中对下游无优势。下游厂家对价格敏感,对品牌不敏感。产品又没有很大的差异化。好在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尚能转嫁。竞争优势主要在于规模与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具备了全球第三还是第四的规模。规模越大,则成本越低,对研发人员和研发费用的负担能力也越强。技术水平,应该比较高,具体还需要去查。全球10大厂商目前占据了70%左右份额,集中度还是比较高的。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原材料都是大宗商品,对各家厂商来说供应都不成问题,成本都差不多;同类产品无重大差异化,运费相对于产品单位重量价值微不足道,可以全球销售。所以,成本控制和技术提升是关键。目前世界制造业的趋势是,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已无优势,正在向外转移;但是中高端的竞争力在提升,作为中端制造业的PCB正往中国集中。欧美萎缩的原因,一是技术上优势缩小,二是人工成本劣势,三是该产业有一定污染,不受发达国家欢迎。中国发展最快,其次为台湾和韩国。我大约记得2004年至今中国国内的复合增长为21.4%,而世界范围内的增长只有个位数。实际上公司不一定跑赢了行业。现在是大家都有饭吃的阶段,这行业门槛又不高,这么高的ROE必然吸引竞争者。生益科技也不可能去打价格战,第一它自己也吃不下那么大的市场份额,第二这个毛利率价格战无异于两败俱伤。
这公司算是轻资产,固定资产比例不大,因此产能扩张也就不是特别痛苦。不需要非常巨大的投入。但对别人也一样,所以就缺门槛。好在技术上这东西还是有些门槛,不是人人可以做的。目前国内的整体行业趋势、竞争对手,我还不大清楚。同时,公司的产才能也在扩张。23亿多的固定资产原值;6亿多的在建工程,还有募集的9亿多资金,对比一下,产能约莫可以扩张25-50%吧。这也为将来的利润增长奠定了基础。目前么,八成的开工率,如果订单饱满,完全可以加班加点,还可以支撑40-50%以上的产能提升没一点问题。管理层大概认为今后两三年行业需求会扩大,景气度会比较高,所以提前布局吧。
这公司没有多少长牛股的基因,很难成为伟大或者卓越的公司,但是优秀还是没问题的,将来很可能在这个细分市场成为一个老大,就如同现在的维E四巨头一样。今后几年,考虑到世界市场的稳定增长(虽然低速)、产业转移、集中度提高、国外经济复苏、新产能达产,增速应当可以超过历史平均水平,达到个20-30%之间。再高,也许能够做到,但实在非我等可以奢望。因为不能把投资的基础建立在最好的可能上。目前17.5PE,和2.44PB的估值,还算合理偏低,但也不具备巨大的安全边际。
结论:观察,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