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本中《兵乱后杂诗》(晚逢戎马际)赏析

(2022-05-19 18:34:06)
标签:

宋诗

分类: 诗文欣赏

吕本中《兵乱后杂诗》(晚逢戎马际)赏析

吕本中《兵乱后杂诗》(晚逢戎马际)赏析

兵乱后杂诗

其一

南宋·吕本中

【原诗】

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欲逐范仔辈,同盟起义师。吕本中《兵乱后杂诗》(晚逢戎马际)赏析


【注释】

戎马:兵马,借指战争。

劫:灾难,原为佛家语。

逐,追逐。    范仔:人名。吕本中自注:近闻河北布衣范仔起义师。布衣是没有功名的百姓。吕本中《兵乱后杂诗》(晚逢戎马际)赏析


【赏析】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破北宋的京城汴京(开封),由于宗泽率部反攻,被迫撤退。下一年,即1127年(靖康二年)春天,金兵把宋徽宗赵佶、钦宗赵桓父子掳去。在金兵退尽之后,作者回到汴京,目睹兵乱后的残破景象,亲身感受了逃难的痛苦,写下了好些深刻沉痛的诗,包括这一组诗。是写金兵围攻并攻陷汴京的过程,即宋朝军民在汴京保卫战中的表现。这就是吕本中歌咏的对象。当时吕本中正在围城中间,目睹了这场战争。所以,以这样重要的一个诗人,写这么重大的一个主题,诗又写得好,于是钱钟书将这组作品选到《宋诗选注》中。钱先生在这个标题下一共选了三首诗,他在题下注中说,这组诗原有五首,都是五律,他从中选了三首。莫砺锋认为吕本中这组《兵乱后杂诗》原来的数目不是五首,而是二十九首。《东涞外集》中记载的就是二十九首诗,钱钟书是根据《瀛奎律髓》中选的五首再选的。这是第一首。

这首诗写金兵南侵,在兵荒马乱中诗人当时的心情。首联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交代时代背景,戎马,军马,借指战事。《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作者的晚年,生活在一个战乱的年代。第一句从个人说,第二句从全局说,谓当时乃是一个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的时代。

第二联承上联,写的是处在这样的时代里自己的遭遇和心境。汴京沦陷,徽、钦二帝被掳,自己没有参加杀敌,也没有为君尽节,成为后死之人。后死等于偷生。可是强敌侵凌,人命危浅,偷生又何尝容易! 而且又能偷生到什么时候? 兴念及此,不禁愁怀郁结,惶惑不安。

第三联写乱后自己的生活状况。金兵围攻时,汴京百万生灵,饥寒交迫,惊恐万状。金兵退后作者重返汴京,看到庐舍为墟,哀鸿遍野,更是忧心忡忡,情怀愤激,夜不能眠。而由于田地荒芜,粮食缺乏,饥饿又何能独免。所以,抱长饥。这是沦陷区人民的同样遭遇。

第四联欲逐范仔辈,同盟起义师,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觉得只有参加起义师,赶走敌人,收复国土,才是摆脱苦难的唯一出路。范仔辈,作者自注云: 近闻河北范仔起义师。范仔为河北布衣,率领群众自发抗击金兵。作者深感偷生已难,后死有责,所以愿追随范仔起义,和他结成同盟,驱除金兵出境,恢复宋室江山。

全诗从时代环境、作者自己的经历,归结到共举义师,以图恢复,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的爱国者的形象。吕本中《兵乱后杂诗》(晚逢戎马际)赏析


吕本中《兵乱后杂诗》(晚逢戎马际)赏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