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赏析

(2022-05-17 19:04:32)
标签:

宋词

分类: 诗文欣赏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赏析

鹧鸪天

·辛弃疾

【序文】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赏析


【原词】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赏析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少年时事:年轻时期的事情。

壮岁句: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壮岁,少壮之时。   锦襜句:指作者南归前统率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锦襜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襜,战袍。衣蔽前曰

燕兵句:意谓金兵在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备。燕兵,此处指金兵。娖,整理的意思。银胡,银色或镶银的箭袋。一说娖为谨慎貌,胡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   汉箭句:意谓清晨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汉,代指宋。金仆姑,箭名。《左传·庄公十一年》: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晋杜预注:金仆姑,矢名。

髭须:胡子。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此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    东家:东邻。    种树书:研究栽培树木的书籍。此喻退休归耕农田。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赏析


【赏析】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当时年才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江苏南京)谒见宋高宗。高宗得讯,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辛弃疾等回到海州,听到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义军溃散。他立即在海州组织五十名勇敢义兵,直趋济州(治今山东巨野)张安国驻地,要求和张会面,出其不意,把张缚置马上,再向张部宣扬民族大义,带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过淮水才敢休息。到临安把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处。但宋高宗没有抗金的决心,又畏惧起义军。辛弃疾南归之后,义军被解散,安置在淮南各州县的流民中生活;他本人被任命为江阴佥判,一个地方助理小吏,给他们当头一个严重的打击,使他们深感失望。

后来辛弃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进行练兵筹饷的活动,常被弹劾,罢官闲居江西的上饶、铅山,也接近二十年。他处处受到投降派的掣肘,报效国家的壮志难酬。这首词是他晚年闲居瓢泉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创作时间约在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从豪气入词,描绘了一个带领义军,骑着健壮的快马,穿着锦绣的短衣,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少年英雄形象,慷慨激昂;下片抒发现实感慨,写出南渡后的壮心抱负和落寞处境,于诙谐深沉中流露出牢骚悲愤,心伤透骨,沉郁苍凉。全词两片对比强烈,情绪跳荡明显,而结构紧凑,一气呵成。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夜娖银胡,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汉箭句,指义军用箭攻击金人。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字、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突出了经历的岁月之长及遭受的挫折之多;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型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政治现实,对于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中的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赏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