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绵绵

标签:
子之女曰鸡鸣三月采葛彼采中国文化 |
分类: 随笔 |
《诗经·郑风》中有一首《女曰鸡鸣》,数度读到别人引述这首诗——祝勇,安意如,林清玄......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灿。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个个欣羡不已——他与她夜半醒来,一起欣赏美丽的星星,他说要猎雁,她说要烹肴,然后一起浅酌对饮,一起弹琴鼓瑟,互相解玉佩相赠,互相体贴珍爱。这对2500前男女的对话的确羡煞人!先秦人的生活很幸福啊!他们的歌谣多质朴动人!当然,我们耳熟能详的其他几首更是既有节奏韵律的美,又含着深情厚意,极具诗歌的感染力:
《诗经 ·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王风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还有那著名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多天性自在的诗句!一首首都让人感到高度的文化与细腻。原来生活在物质粗陋时期的祖先,比现代人更文化、更细致!过着如此高度文明的生活!
文化与美好,细致与文明,不在时代,而在与内心。内心细腻的人,才会有文化与美好;内心柔软的人,方可感受细致和文明!
虽然制度、人文、年龄与时代,让我们内心的柔软被一种石化后的麻木取而代之,当我们有幸捧起这样一本凝聚了祖先的智慧,集结了先人发自心芽的喜悦和忧伤的诗集,我们的内心依然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柔软起来。
“诗才是中国真正的宗教。”(辜鸿铭语),而中国最早的诗,就是这些朴直无比的歌谣,不是一笔一划写在纸上的,是唱出来的,有飞流直下的起伏,有珠玉落盘的清脆!读这样的诗歌,先秦祖先们的心声就会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在我们的内心悠悠回响。他们比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内心世界;他们比我们拥有更发达的感官系统;他们对爱,对心意,对美好人生的感受,质朴简单,比我们的体会更加深刻!
想起现在的我们,即使资讯飞速发展,教育广泛普及,一部分人“无觉”,碌碌役役,麻木不仁;一部分人“看穿”,老僧入定,毫无情趣。我们倒不如先秦人民,珍惜“与子偕老”的红尘亲切,知道“投桃报李”的感恩回报,相信“永以为好”的真情永恒!生活静好和美,生命有感丰盈。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对生命的体验吧!一株小草尚知汲取雨露精华,化作生长的养分呢!而动物与植物的不同,更加在于动物具有思考、分辨、判断的能力,具有感情。“有感”,打开自我感官,体会生活的点滴,多好啊!读读看——
《诗经·郑风·子 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你的衣领青青,我的心绵绵不已。就算我不去找你,你就不能给我一点音讯?
你的佩玉青青,我的思念绵绵不已。纵使我不找你,你怎么不来呢?
我在城楼上眺望,不停走来走去,一日不见你,就像三个月那样漫长啊!
不但“有感”,而且具有多强力度的“感”呢!那青青的衣领,牵动着爱意绵绵的心!女心缠绵,在来与去之间,执拗娇憨的追问,一声接一声,让人仿佛看见那个为思念煎熬的女子,蹀躞在城楼之上!朗朗诵读一遍,能感到春水般的柔情,
在古老的纯真与细腻之中,我心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