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盘阳河上桃花源

(2024-01-09 11:00:08)
标签:

教育

旅游

图片

文化

娱乐

寿乡纪行


  盘阳河上桃花源

 

连寿山


 

 

我是北方人,南方去少,没有在那里长时间生活的经历。偶然去,多蜻蜓点水。 

有限的几次南方之行让我觉得这大都市,比如上海、杭州、广州,其实和北方没多大区别。大家交流之语言,各地之风土人情,甚至饮食习惯,已基本趋同。呈现出大同小异的状态。不管北方人去南方,还是南方人到北方,一般都能接受当地的生活 

这次去广西,人安排,观看了巴马民族师范学校学生们的文艺汇演,体验了瑶寨农家乐,观看了大型实景演出《梦·巴马》游览了巴马附近的几处景点,享受了一次视听盛宴。

旅行结束之际,曾经的同事高先生抽出时间,带我又游览了巴马附近的盘阳河与凤山溶洞。觉得很是震撼


盘阳河上桃花源


车子离开巴马县城,在山谷里蜿蜒而行。不,不能说“谷”,说山包间的缝隙,也许稍微准确一点。这里的山都不很高,相对高度也就几十米的样子,馒头似地摆在大地上。

但奇异的是,山包们似乎在同一个地平面上长出来车子在这样的山包间穿行,如同游走在一幅南国的山水画卷之中。山包们当年商量好了似的,平地而起,如同被拔了半截的葱,突兀地矗在那儿。一样的地平面,一样的高度,罗列在天地之间。

盘阳河上桃花源


和北方的山相比,这里的山极具个性。各个山包如同一母同胞的兄弟。无论个头还是长相,大家相貌惊人地相似。猛一看,很难分出张三、李四和王二麻子。奇怪的是,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相互之间极少相互“勾肩搭背”,相互依附。“兄弟”之间,绝不拖泥带水,嘘寒问暖。一副亲兄弟明算账的状态。彼此间不能说没有任何关系,但各有各的边界,相近却不纠缠,大家边界明确清晰,谁也没有依靠谁的意思 

盘阳河上桃花源


想找个“鹤立鸡群”、突出一点的山的主峰,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像北方的山,一定有个主峰,然后大家围绕主峰次第展开,脉络清晰。这里的山,高的自己高着,没人向他看齐。点的,绝不把脚踩在兄弟的肩上。没有谁谄媚似地攀附别人,低下头颅去缠绕那稍微高耸伟岸一些的兄弟。大家平等、尊严,商量好了似的,各自向上,群峰并起,努力展示着各自的人生价值。 

盘阳河是巴马的母亲河。此刻,就流淌在我的身边。正趴在车窗上欣赏冬季里依然葱翠如春的南国,领队的车子停了下来。友人来到我们前说,下来,一起拍个照!

正在纳闷然抬头,发现前方高耸的山峰上,刻了无比巨大的一个寿字。

一个字,占据了一山,令人震撼

一行迅速下车,纷纷掏出相机一通狂拍。友人说“连老师,你今天最有福气!”

心里充满喜悦的我打着哈哈,接受友人的道贺欣喜中,从不同角度,给友人们逐个。在长寿之乡这个最为壮观的标志下,也为自己留下一幅纪念照。

 盘阳河上桃花源


仰望过高大伟岸的“寿”山之后,一行来到甲篆镇漠斋山下。这是一处非常奇特的山间盆地。极目远眺,周围群山竞秀,列坐四周,把这里围成一处不规则的坝子。

坝子不大,阔不过一二里地。山脚下,散落着几处精致漂亮的楼房。人家不多,没有一丝喧嚣。周围群山竞秀,中间一水碧绿。河水满满当当,似乎要溢出岸去。岸边,数丈高的丛竹,莴笋似的,上了天空。

群山青翠,碧水蜿蜒;三五田舍,修竹摇曳。这,不就是传说里的桃花源么?

我的心,瞬间静到了极致。

码头前,三五游船陈列在河边,等待着我们的到来。一行在主人周到的安排下,坐在游船上,在这画一样的风景里缓缓向前。

盘阳河上桃花源


南方水多,江河动辄洪水滔天,多少给人不那么美妙的印象。昔日四处泛滥之滚滚长江,今日依旧惊涛拍岸的钱塘潮,北方旱鸭子般的我,虽说每年夏季偶尔也会去泳池扑腾几下之于这南方的,多少有点叶公好龙的意思。

眼前画儿似的一泓碧水,让我心头充满了喜爱。水还能这么清,人生里头一次发现。九寨沟的水也清,但那种清,似乎透着一种瑰丽,一种神秘,让人捉摸不透。贵德的黄河,也让我无比震撼觉得那水之清,让人仿佛走错了家门、认错了人。但毕竟是黄河,给人一种潜在的,虽看不见,但绝对感觉得到的力量。那种水面下汹涌着的澎湃之力,让人不能轻视。武夷山下那一弯溪流,也清浅可爱,有着独特的韵味。说不清是朱熹老先生煮茶飘出的淡淡清香,还是偏安一隅的人们,早就超然物外的道家仙骨。

虽是初次相逢,但我敢肯定,自己真的更爱眼前这条盘阳河。她如同一位腼腆的少女,温柔、含蓄、内敛。虽然丰盈,但绝不自满,溢出岸去。她低眉顺眼,声细语,极力放低自己的身段但,还是掩饰不住她柔美的身姿,婀娜的曼妙和妩媚

船儿在水波天窗溶洞里走了一圈,归途再次在碧绿的河上缓缓行走。此刻的我,觉得真是游了一回桃花源去了陶渊明笔下的那处不知秦汉魏晋的仙境。

 

盘阳河上桃花源


终于来到鸳鸯洞,一处让我感到此次南国之行最为神秘的所在。

这洞藏在凤山县城附近的半山上。车子只能开到山脚下,前往,需要步行一小段山路。

主人早已恭候多时,见我们到来,热情无比。我当然晓得,全赖曾经的同事,友人高生。

此处的山体和周围并无二致,岩石灰黑从造山运动和地质构造上说,它的年龄要久远很多,不似家乡秦岭那般年轻

山为稀疏的草木覆盖,未见高大之乔木。如此,多少给人琐碎、杂乱的印象。

导游是位美女,也是这里的主管我们拾级而上。未几,见我们已是气喘吁吁,遂在半山腰处稍事休息。

继续前行,在一稍宽阔处,导游指着山体上出现的洞口说,鸳鸯洞到了。

原本浑全的山腰上,突然出现一处门厅似的空间。门廊口的崖壁间,一些钟乳石从洞顶上垂下相互间的缝隙,成了天然的门洞。

脚下石头高低错落,在主人提示下,一个个侧身走进洞穴。

 

盘阳河上桃花源


见过美轮美奂的桂林溶洞,也探访了秦岭深处奇异的柞水溶洞,对于南国的这处溶洞,出发前并没太大的冲动和渴望。没想,走着走着,我渐渐地被震撼到了!

尺许宽的小路蜿蜒曲折,起起伏伏,一行在洞里一步三回头。两侧的景致次第展开,让人挪不动脚步。端详着身旁千奇百怪的石笋、石柱,惊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慨造物主的神奇力量。

盘阳河上桃花源


右前方高远处的洞壁上,嵌了一个大概只有神仙才配享受的宝座。宝座上方,似用丝绸做的华盖,丝线一缕缕从壁顶斜搭在宝座顶部。宝座呈半弧形,嵌在洞顶和洞壁形成的夹角处。两侧有栏杆、扶手,下有支柱。栏杆立柱上,雕刻着繁复精致的花饰。似瑞兽,似藤蔓,让凡夫俗子的我们,不能有任何想法。

 

盘阳河上桃花源


宝座下方,四根雕满饰纹的柱子,犹如宝座的腿儿,或者说佛龛下常见那种装饰柱,让人无比惊奇。

 

再前行,雕刻着一堆奇花异草的方桌矗立在前方。桌前装饰图案,似灵芝,像蘑菇,如白菜。形状神似不说,线条飘逸流畅,浮雕的立体感极其突出。画面凹凸有致,雕刻刀法极为细腻。

看!一串巨大的“葡萄”就在正前方。这尊从地面长起来的钟乳石已经相当高大,表面疙疙瘩瘩,呈颗粒状。在深紫色灯光的照射下,像极一串奇异的紫皮葡萄。

还没缓过神,一簇巨大的灵芝又出现在眼前。类似菜花般的灵芝,头上布满花蕊,下之叶片上,文脉细腻,肌理纹路清晰可见。

盘阳河上桃花源

盘阳河上桃花源

盘阳河上桃花源


继续前行,到一处开阔地。整个洞子如同辽阔的大会堂。导游说,这里到洞顶有90米之高。环顾四周,只见到处都是石刻的奇花异草,灵怪异兽。

仔细端详,感觉置身于个冥冥的世界中。天堂?地狱?理想中的那个向往的极乐世界?天晓得!

这景象,人生里第一次看到,感觉真是梦幻一般神奇。置身这洞天地府之中,突然间觉得,这不就是那个第三界么?

 

盘阳河上桃花源

盘阳河上桃花源


作为凡夫俗子,一日三餐的人间烟火,我们每天都在经历,都在其间辛苦劳作。告别这个世界,有些人渴望着能进入的是一个极乐的世界。他们认为那里没有饥饿,没有欺凌,没有困苦,每天都会在微笑中醒来。夜晚,则在甜蜜中进入梦乡。那个世界,幸福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有些人在世作恶多端,人们诅咒他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说那里归妖魔鬼怪统治。来到这里的人,会受到人们能想到的一切手段的惩罚。

在鸳鸯洞,面对光怪陆离的奇异景象,我不晓得这里是天堂还是地狱。说是天堂,怎么有那么多魔鬼样的景象?说是地狱,那奇异的灵芝,布满的天空的祥和云彩,各种瑞兽模样的雕刻,又怎么解释?

抑或属于第三界?除去现实的阴阳二界,都在这里?

 

盘阳河上桃花源


友人说,这个洞子的发现,因一头牛。

不很久远的某年某月某日,附近村子里一户人家丢了耕牛。农民着急,去山上找。找着找着,发现一洞,深不见底,有牛滑下的痕迹。于是急忙找来村人帮忙。

没想到这一找不要紧,经过一番折腾,发现了山腹间这个惊天秘密。

近百米高的山洞,牛摔下后当然不能生还。但这头被无妄之灾夺去性命的牛,却给当地百姓寻得了讨生计的新法子。

之后,村人联合政府共同开发,有了这个旅游景点。希望喜欢探险有兴趣解读这些自然密码的人们,有机会一定去这里看看。千万别辜负那头为当地旅游事业发展,付出生命代价的伟大的牛。

                                                                                                         2024.1.2

  

  (注:退休前夕,单位安排,前往广西巴马参加延安新闻学院巴马基地学习。回来后,有感而发,遂有此文。本意为此次出行的点滴记录,没想到却得到河池日报首席记者高东风先生的赞扬。言已此文转河池日报相关编辑和领导,并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无奈,只好认真修改,并嘱渭南日报黄玮老师把关,改正个别字句差错。最后,交给渭南日报教育周刊主编陈志敬,安排在本报发表。没想到,河池日报竟然在同一天发表。。在此,向高老师和本报各位同仁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