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导师团第二阶段工作回顾
 (2016-02-13 23:13:57)
	
			
					(2016-02-13 23:13:57)		| 标签: 李卫东教师专业发展语文教学青年教师成长南开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南开区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导师团第二阶段工作回顾
文/李卫东 
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南开区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导师团第二阶段的工作告一段落。匆匆回顾,忙忙碌碌中,许多工作做的并不扎实,也有许多工作没来得及总结积累,实在可惜,根据自己的记录和大家的工作简报,将这一学期的工作简要回顾一下,记录在这里。 
活动1:调整工作策略,制定工作计划
2015年9月16日,导师团在二中心小学小会议室进行本学期第一次活动,主要内容是结合上学期活动情况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参加人为导师团全体成员、基地校领导及骨干教师。
上个学期末,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导师团工作总结会没有开成。所以本学期第一次活动,我们把上学期的总结和商讨这学期工作计划放在一起,作为第一次活动的内容。
杨慧莉老师以《南开区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导师团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为内容,回顾了一个学期的工作,并播放视频短片《导师引航,助力成长》。
我以《对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导师团今后工作的思考》为内容,将上学期的工作体会与大家分享,提出完善工作策略的想法,建议开展结对子、读书交流及人人上课活动的建议。
每个成员都做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大家共同拟定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并商定五位导师和五位基地校骨干教师结对子的顺序及本学期制定阅读书目。
汾水道小学针对交流出去的两位教师不在学校的情况又补充进三位教师进入导师团参加培训,使更多的教师受益。
附:特导团成员与基地校教师“一对一”交流研讨时间顺序表(2015.9—2016.11)
| 2015.9-2015.11 | 2015.12-2016.2 | 2016.3-2016.5 | 2016.6-2016.8 | 2016.9-2016.11 | 
| 李卫东—王思思 | 李卫东—赵寅 | 李卫东—闫雪晶 | 李卫东—井亭亭 | 李卫东—李依璠 | 
| 杨慧莉—李依璠 | 杨慧莉—王思思 | 杨慧莉—赵寅 | 杨慧莉—闫雪晶 | 杨慧莉—井亭亭 | 
| 田恬—井亭亭 | 田恬—李依璠 | 田恬—王思思 | 田恬—赵寅 | 田恬—闫雪晶 | 
| 陈砚杰—闫雪晶 | 陈砚杰—井亭亭 | 陈砚杰—李依璠 | 陈砚杰—王思思 | 陈砚杰—赵寅 | 
| 刘媛—赵寅 | 刘媛—闫雪晶 | 刘媛—井亭亭 | 刘媛—李依璠 | 刘媛—王思思 | 
 
活动2:一对一备课指导
二中心小学推荐王思思老师参加在西安的一个教学比赛,选定的上课题目是五年级的《圆明园的毁灭》,王思思在初步备课后,学校提出让我做些指导。
2015年9月22日下午,二中心小学小会议室,我和王思思老师就《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进行了一次研讨。
这篇课文我在十多年前就讲过,不过,那时的备课思路显然不适用于今天的语文课程。我想先帮助王思思从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五年级课程重点的角度重新确立这一课的整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
王思思先提出了这课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思路,但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我先对此提出质疑。现在很多青年教师备不好课的首要原因就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其次是对课程标准中各个年段重点的把握并不准确,再次是文本解读不到位。我觉得现在的青年教师的能力都很强,只要掌握了备课的基本理念和技术,具体备课过程会相对容易些。于是我就以这一课书的教学设计为例,对这三各方面一一做了详细讲解。可能是我讲解的速度过快,或者内容过多,发现王思思并未全部理解。的确,对于过去的备课思路,老师们已经形成习惯定势,很难一下子扭转。不过不要紧的,起码这课书的教学设计研讨差不多了。近三个小时的讲解,王老师应该学到一些东西了。
最近工作有些紧张,又讲了一个下午,有些疲惫。从二中心小学出来,徒步回家,能有机会散步也挺不容易的。
10月中旬,就在王思思赴西安赛课的前几天,我和王思思就《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再一次进行一对一研讨。两个小时下来,终于将教学设计敲定。
在西安的赛课活动中王思思老师的课获得一等奖,这些天的辛苦钻研终于有了回报。
本学期,想这样的一对一教学研讨在小学语文导师团中进行了许多次,陈砚杰老师指导闫雪晶备《伯牙绝弦》一课,指导李泽辉备《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刘媛老师指导杨欣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等等。导师团成员根据事前排定的时间和指导对象,就某一课书的教学,和青年教师进行小范围研讨,这种研讨方式灵活机动,效果显著。
http://s13/mw690/001bHAGyzy6ZlpvnwQs0c&690
 
活动3:李卫东讲座《小学语文改进备课策略的思考》
2015年10月9日下午2点,由教育中心两位教研员组织,在中营小学举行了“特级教师走进语文学科基地系列活动”的第三次讲座,由我主讲《小学语文改进备课策略的思考》。杜蕴珍老师、中营小学董惠娟校长和付文琪主任出席本次活动,导师团青年教师、南开区各校五、六年级语文教师、基地学员以及新入职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我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和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的进程,围绕着“改进语文备课策略”这一主题,为大家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以阅读教学为例准确地梳理了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目标,理清相互联系,并以三年级下册教材为例为大家进行了新理念下语文课整本教材备课的解析,让大家意识到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整体的正确要大于局部的精彩。
http://s6/mw690/001bHAGyzy6Zm3G9YBD05&690
我主讲《小学语文改进备课策略的思考》
http://s7/mw690/001bHAGyzy6Zm3Mi9kq26&690
“特级教师走进语文学科基地”活动现场。
活动4:导师和学员同课异构
2015年10月29日上午,在南开区中心小学进行“特级教师导师团课堂展示系列活动之走进中心小学”专题活动。由导师团成员、中心小学名教师陈砚杰老师和第二中心小学的闫雪晶老师分别就六年级《伯牙绝弦》一课进行同课异构。参加活动导师团成员、基地校学员以及部分新入职教师。陈砚杰老师主持活动。
第一节课由闫雪晶老师执教,闫老师由故事结尾入手,一层层、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体会“伯牙绝弦,知音难觅”的意境,整堂课教学风格细腻流畅,学生入境融情的同时也学习到了文言文的语言之美。陈砚杰老师的课则是在幽默中蕴含教学机智,他遵循中心小学“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巧妙地引导学生独立发现课文语言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乐学、学会,发现规律。两节课各具特色,在场教师获益良多。
课后,两位教师分别就自己的教学思路与在场教师交流。之后,由导师团成员刘媛老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刘老师在点评中也融入了自己对文言文教学的理解。
活动过程中,所有老师都在认真学习和领悟,也充分感受到“南开区特级教师导师团”这支队伍对带动南开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http://s10/mw690/001bHAGyzy6Zm5dhrjXe9&690
陈砚杰老师执教《伯牙绝弦》。
http://s13/mw690/001bHAGyzy6Zm5kmwUY3c&690
闫雪晶老师执教《伯牙绝弦》。
http://s9/mw690/001bHAGyzy6Zm57lmU818&690
陈砚杰老师谈教学思路。
http://s10/mw690/001bHAGyzy6Zm58fnEl89&690
刘媛老师点评。
活动5:两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展示
 
 
 
最后环节是我应汾水道小学领导要求准备的一个讲座,题目是《强化双基训练, 提高语文素养》。我首先强调了落实语文双基的重要性,然后细致地将五年级上册所有重点篇目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何落实双基训练的解析,这种接地气的讲座得到老师们的肯定。
 
http://s8/mw690/001bHAGyzy6Zm6OMbQjb7&690
杨欣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
http://s15/mw690/001bHAGyzy6Zm8oUWlgce&690
李泽辉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
http://s16/mw690/001bHAGyzy6Zm6PcROL2f&690
陈砚杰老师点评。
http://s14/mw690/001bHAGyzy6Zm6PKdXv9d&690
刘媛老师点评。
http://s11/mw690/001bHAGyzy6Zm6Qh43oda&690
我的讲座《强化双基训练,
提高语文素养》。
http://s14/mw690/001bHAGyzy6ZmdhQsWN7d&690
活动结束,大家合影留念。
活动6:教学展示后的小范围研讨
2015年11月26日,在第二中心小学进行六年级集体备课展示,各学校六年级语文学科教师参加活动。本来这次活动并不是导师团的活动,但因为活动中有闫雪晶老师执教的一堂课《伯牙绝弦》,这堂课是导师团成员间一对一研讨时陈砚杰老师帮助闫雪晶老师设计的,所以闫老师邀请陈老师来听课,也请我在听课后为她说课。
第二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组有四位教师,她们是王思思、赵玉琳、郝娟、闫雪晶。教研活动内容是六年级第八组教材的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展示。闫雪晶老师执教的第八组精读课文《伯牙绝弦》第二课时。郝娟老师就以第八组教学内容为例,深入阐述我们集体备课后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及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点。王思思老师解析本组课文中的另一篇精读课文《月光曲》中的知识点是如何在教学中突破的。赵玉琳老师针对本单元的习作教学做以深入挖掘。教研员杨慧莉老师,就第八单元的重难点,对于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出建议。 
集体备课展示活动结束后。我和陈砚杰、闫雪晶坐到一起,就闫雪晶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这堂课进行小范围研讨。我和陈陈砚杰老师肯定闫雪晶教学上的进步,我又从文本解读的角度对这节课提出新的设计思路。课前、课后,都能有专家进行专门指导和点评,这也是本学期导师团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的要求。希望这样的安排,让青年教师的进步快一些。
http://s1/mw690/001bHAGyzy6Zm9GMsy4b0&690
闫雪晶老师在上课。
活动7:井婷婷老师执教《窃读记》
2015年12月3日,南开区小学语文五年级80后教师在南开区第二中心小学举行了教学研讨活动,导师团基地校第二中心小学的井婷婷老师执教了《窃读记》一课并做了反思,80后教师就这节课展开了研讨,教研员田恬老师针对研究课和青年教师的讨论做了点评。
 
 
http://s13/mw690/001bHAGyzy6ZmaXVwK04c&690
井婷婷老师执教《窃读记》。
http://s12/mw690/001bHAGyzy6ZmaYXFiPdb&690
田恬老师点评。
活动8:我的教学讲座《把握学段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12月17日,我在北辰区宜兴埠第一小学礼堂应刘俊连校长之邀为老师们做了半天的语文教学培训,二中心小学的李主任、闫雪晶、井亭亭也去听课。回来后,李主任提出要我为二中心小学教师做讲座的要求,并说要用两个半天的时间讲,把内容讲得细一些。我一口答应下来。 
就这样,12月8日和22日,我在二中心小学八角厅里,用了两个半天的时间,把我这两年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报告《把握学段重点,提高教学效率》比较细致地讲了一遍。李主任事先通知了汾水道小学,学校也派青年教师来听了讲座。这是我第一次为导师团基地校教师做这个讲座,也是第一次用两个半天的时间做这个讲座。希望这个讲座能为老师们从课堂意思和提升到课程意识起到一些作用。
http://s14/mw690/001bHAGyzy6ZmbFmOZf1d&690
12月8日和22日,我在二中心小学八角厅里,两个半天的时间,做报告《把握学段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2015年12月10日,南开区小学语文特级导师图成员、导师团基地校领导和导师团学员在南开区第二中心小学举行读书交流会。
学期初,导师团成员为学员们推荐了四本书,分别是王先霈的《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孙绍振的《名作细读》、周振甫的《文章例话》和一部中国古代文论的文集。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导师团的学员们各自对不同的书进行了较为认真地学习,并做了读书笔记。
交流会上,学员们都做了发言,有的谈及了文学文本细读的方法和流派,提出了层次性是文本解读乃至于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有的以《天净沙·秋》为例,探讨了比较阅读的方方面面;有的以周振甫先生的《文章例话》为例,谈论了《文章例话》中的阅读观念对语文教学的启示;也有的老师谈论了阅读其他书目的收货,如叶圣陶先生《文章例话》中的作文观念,提出“速写作文”的构想,或是探讨作文和观察生活的关系。最后,学员和导师还共同就林海音的名著《城南旧事》展开了别开生面的讨论。
学员发言后,几位导师也谈了各自读书的心得,特别指出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就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只是读教材或参考资料的做法是狭隘的,提出读书和教学和写作的关系。
此次活动中,导师团成员交流了读书心得,也增进了读书兴趣,成效显著。
http://s7/mw690/001bHAGyzy6ZmcShIZ8d6&690
读书交流会现场。
活动10:小范围研讨《颐和园》教学设计
2015年12月10日,导师团读书活动交流会之后,我和赵寅、闫雪晶、王思思留了下来,和二中心小学的张彦老师一起研讨《颐和园》一课的教学设计。
张老师要参加一次校际教学交流活动,选定讲课题目是《颐和园》。五个人一一谈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对课文难度的看法。《颐和园》一课从阅读难度上看,本应属于三下或四上更为合适。但既然选在四下,就应根据四年级下学期的阅读教学特点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安排教学内容,在深入钻研教材后,我们确定这课书教学应抓住不同段落在写景物时不同的详略安排上,即根据景物特点确定段落组织上的详略特点。 
完成初步设计,大家长出一口气,抬头看窗外,已然浓浓夜色。赶紧收拾东西,各自往家赶。匆匆忙忙,其实倒是蛮愉快的。
http://s8/mw690/001bHAGyzy6ZmdchBDVd7&690
大家一起研讨《颐和园》教学设计。
活动11:对上海市徐汇区两所小学的学访
2015年11月9日至12日,南开区特级教师导师团小学语文组和小学数学组在上海徐汇区学访。我们走访了两所学校——上海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和上海启新小学。期间,听取学校领导对办学特色和课程实施所做的介绍,参观校园文化,听取语文、数学各两节公开课,并就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和做课教师展开研讨。这次学访,让我们在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特色、课程思想、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都有很深的感受,大家边学习边交流,在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上感受尤其深刻。
启新小学在学校课程统整方面的探索
今天的课程改革,使得学校教育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和教材方面发生了加大变化。但更为艰难的是所有学校、所有教师面临的课程实施难题。这是全国学校面临的问题,正是这个问题使得我们今天的课程改革进入瓶颈,成为诸多教学问题的症结所在。面对这个问题,是裹足不前、还是扎实前行,确实是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因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所要花费的精力非常人可想象。
我们走访的启新小学在这方面进行的尝试,不论程度如何,其精神足以令人肃然起敬。启新小学还赠书一本,名为《学期课程统整》,我们阅读了一部分,困惑处,也从网上查阅了相关内容,从中获得诸多启示。
2003年,面对课程实施的难题,启新小学的领导和教育科研专家,看准了课程改革的方向,看到了大家都面对的课程难题,并在此关键时刻提出“学期课程统整”的思想,开展了全校性的实验研究。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研制《学期课程统整指南》。他们站在课程的高度,站在教材之上,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居高临下,纵览全局,成就了驾驭教材、为我所用的能力。教师在每学期开始前,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培养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制定教科书为主要教学材料、参考其他教科书等多种教学资源,对一学期的教学做整体设计,形成《学期课程统整指南》,包括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及其他科目的指南,按照指南备课上课。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根本性转变,也为课程评价提供了具体的框架体系,大面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种由任课教师完成的学期课程设计是有开创性的,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较深的教学功底。
由此带来学校管理的变化,学校管理成为基于教师学期课程统整的学校课程管理。领导成为课程管理的领导,必须掌握课程领导的基本要求,掌握课程领导的基本策略。学校科研和学校教师研修活动也以学期课程统整为主要内容展开,成为学校科研和学校教师研修的主要内驱力。
学期课程统整,解决了课程实施的主要难题,把课程、教师、教学三者有机统一在一起。学校由此提出了“课程教学统整论”的课程教学思想,解决了当今课程实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课程意识决定课堂教学的呈现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多个年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教师课程意识的缺乏是课堂教学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我们导师团成员也是带着解决这个问题的期待前往两所学校听课学习的,想看看在基础教育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课堂里,一线教师到底有怎样的课程意识。
 
两所学校使用的是不同的教材,上实附小使用的是上海市实验学校自编的教材,启新小学使用的是上海市的语文教材。尽管教材不同,但我看到的两节三年级的语文课却一致地体现出了学科教学中的课程意识。
首先是这在两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确定上体现出的课程意识极为明显,两节课都以段为重点和抓手,向下涉及字词句,向上感受篇章结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教师在段的教学上采取课件演示、读中感受、问题思考、记忆性训练等方式层层落实;《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教师采用出示片段、提问理解、说话训练等方式落实,都是围绕段落组织教学。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字词句训练一丝不苟,扎扎实实。而段落之上的篇章教学则是在程度上做了准确的把握——仅停留在感受的基础上,这一点极为难得。如《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中,教师的篇章教学采用板书提示和学生复述的方式,用视觉印入和口头的方式感受篇章结构,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年度按要求。这两节课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看似平常的一致,背后则是教师教学设计上对课程体系的准确把握作为依托的。从课程角度看这两节课,就不是普普通通,而是令人钦佩的。
其次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初,都做了课程层面的研究。启新小学的《学期课程统整指南》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教师能够站在课程高度俯视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高屋建瓴。做课教师在课程资源上也不仅仅局限于一本教材,而是把不同教材内容融汇贯通,为我所用,这是只有在把握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的。课后,我问做课的魏老师一个问题:“你确定这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课后练习、教参、课标、课程方案、单元目标?”魏老师回答,是以单元目标为主,这单元目标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但是从课程角度看,这节课只有这个目标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参考其他角度,把段落教学、句子教学、篇章感受综合起来确定。从她的回答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强烈的课程意识和成熟的课程实施的能力。
目前,教师的课程意识在全国还是比较滞后的,南开区也不例外,这是制约我们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这一点不突破,学科教学只可能在量的层面做些徘徊,不可能有质的变化。课改到今天仅有十四年,上海的这两所学校在这一点上已经领先我们至少十年!如果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没有起色,就无法面对今后的课程发展。
普通课堂里的上海气息
上海的课堂教学到底是什么样的,会跟我们有什么不同,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走进上海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和徐汇区启新小学,虽正值初冬,还是嗅到了春的气息。放眼望去,普通的课堂没有花哨的设计、新颖的课件和诗一样的教学语言,细细品味,却在普通之中让我们感受到独特的上海气息。
全国小学的课堂都是四十分钟,上海不一样,三十五分钟。全国的小学语文课本都是每册三十篇课文,上海不一样,是四十篇课文。全国的语文课都在崇尚简约,上海不一样,面对更多的教材内容,更少的教学时间,他们课堂教学是基础一个个夯实、环节一个个落实、节奏一个个跟上、内容进一步统整。
所听到的两节课分别是三年级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和《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沪教版的一册教材容量很大,包括40篇左右的课文,如何保进度、高质量,教师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无论是设疑导思、创设情境,还是品味语言、激活想象都是简简单单。《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的一处导学是这样设计的:1、读一读:自由朗读2——4小节。2、想一想:这3小节分别介绍了什么?3、填一填:完成旁注。这里教师既教会学生阅读文本应由整体到部分,又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发现关键词句的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而教学方法却是如此简单。
再比如一处填空的设计是这样的:“街市上的人,来来往往,形态各异:有的( 
 
上海的课堂教学呈现给我们的面貌是:内容多而有序,方法简而实用,过程快而扎实!
作为特级教师导师团的成员,我们经常面临下校听课的任务。所听之课有很多亮色,但学访活动中听到的两节课让我们领悟:我们的课在教学设计的问题出在课程意识的滞后和教学观念的盲从,只有在这些方面进行调整,我们才能让学生掌握简便的学习方法,走简捷的学习之路,从而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学访结束了,回程的列车上,大家还在不知疲倦地讨论着两所学校在办学理念、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特色等方面带给我们的一个又一个启示,还在思考着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南开教育的发展,为天津教育的繁荣做些应做的事情,尤其是作为特级教师导师团的成员,应该为培养优秀教师做些什么样的努力。 
不知不觉,夜幕已经降临。踏着夜色,我们走下列车,回到我们的城市,回到我们的南开。我们知道肩上的责任,知道担子的分量,也学习着判断前行的方向。
http://s5/mw690/001bHAGyzy6ZmefNKRu54&690
导师团成员在听课间隙研讨。
http://s6/mw690/001bHAGyzy6ZmegnRTTe5&690
小语导师团成员在启新小学合影留念。
活动12:在各种教学研讨会中学习
2015年11月1日,导师团全体成员及基地校教师参加了“小学名师进南开系列活动”,聆听了北京清华附小副校长、著名特级教师王玲湘老师执教的六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关注,就是改变》,和题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的报告。报告详细介绍清华大学附小“1+X课程”体系。“1”代表优化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则是实现个性发展的特色化课程。这次活动让学员感受到教学要敢于冲破固有的模式,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
2015年11月24日,市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中心组在南开大学附属小学召开创新型阅读课教学研讨活动,小语导师团参加此次活动。李松颖老师的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最后一头战象》从教材中的文本开始,围绕“动物折射人的情感”这一动物小说的特点,联系到原著,再拓展到其他文本,引领学生对动物小说特点进行感受和理解。范丽娜老师的四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窗边的小豆豆》,以生动的幻灯片,五彩的读书纸,点燃学生的阅读欲望,引领学生进入书的世界。天津小语的各位专家分别点评。学员们感受到引导学生阅读、读整本的书、读原汁原味的书的意义。
2015年12月17日,南开区教育局在中营小学召开了杜蕴珍“小学语文‘融合互促’识字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推介会。活动中,中营小学校长介绍了杜蕴珍老师研究成果的背景,教师团队介绍了该成果的主要内容及课堂教学实践成果。导师团学员领略了老一辈特级教师在识字教学领域的建树。 
2015年12月30日,市小学语文学科在和平区万全小学组织召开“基于课标”的教学研究成果展示活动。小语导师团学员参加此次活动。活动由微课程和论坛交流、学术报告、课堂教学展示三大环节构成。其中,河西区教研室主任王哲成做题为《阅读教材 文本解读——从“语用”角度解读教材的不同视角》的学术报告。三个主题内容的成果展示结束之后,市教研室小学部曹媛主任对整场活动进行了总结。这次活动使导师团成员进一步确立了语文教学的课程意识。
活动13:三次参加南开区小学语文区域课程建设研讨会 
2015年9月23日下午,在五马路小学南丰路校区召开“南开区小学语文区域课程建设”研讨会。教研员田恬、杨慧莉老师分别主持会议。小学语文导师团成员也参加会议。这次区域课程建设围绕的主题是“感受传统文化的浸润,开启认知自我的钥匙”。讨论课程建设如何体现南开文化特点时,大家认为语文学科,应从文字认识、诗歌欣赏和阅读积累三方面着手。
2015年12月30日下午,在南开区五马路小学西市大街校区召开“南开区小学语文区域课程建设”研讨会第二次会议。田恬、杨慧丽老师分别主持会议。中营小学、中心小学、五马路小学等九所学校的教学主管领导以及课程建设核心项目组成员参加研讨会。导师团成员也参加此次会议。大家认为“语文学科区域课程建设”的重点是在传统文化上,要凸显语文学科特色,具体从“有趣的汉字”、“奇妙的古诗”和“灵动的阅读”三方面来实施,每个内容制定36课。中营小学等三所学校负责“汉字”,五马路小学等三所学校负责“古诗”,中心小学等三所学校负责“绘本阅读”。 
2016年1月4日,在南开区中营小学召开“南开区语文学科区域课程建设—《有趣的汉字》”研讨活动。田恬老师和杨慧丽老师主持会议。参加研讨会的领导有中营小学、天津大学附属小学以及华宁道小学的校长及主任。特级教师导师团基地校教师赵寅、李依璠参加活动。三所学校就《有趣的汉字》这一课题集思广益,提出自己见解,定出课程方向。
南开区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导师团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文/李卫东 
一个学期过去,南开区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导师团第二阶段的工作已告一段落。在上一学期已经取得初步成绩的基础上,我们深化导师团工作,并取得初步效果。现将这一学期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工作的简要回顾
本学期小语导师团开展各类活动共23次左右,包括专题讲座、导师和学员同课异构、青年教师课堂展示、导师和学员间一对一研讨、读书与交流、参加各类教学会议、参加南开区课程建设研讨,以及区里组织的外出学访等。
第一项工作、调整工作策略,深化导师团工作
在上学期工作基础上,我们深化导师团工作,把重点放在引导青年教师尽快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上,并提出开展一对一轮流结对子、读书交流及人人上课的工作策略。
第二项工作、导师和青年教师一对一备课研讨
制定《导师团成员与基地校教师“一对一”交流研讨时间顺序表》,每位导师负责指导一位基地校教师,时间为三个月,三个月后导师和其他学员进行轮换,这样到2016年年底,经过五次轮换,五位导师团成员和五位基地校第一梯队青年教师都进行过一对一交流。这个做法,不受时间、地点和人员限制,交流活动可统一安排也可自行安排。本学期多次进行一对一交流研讨,均取得满意效果。
第三项工作、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展示课堂教学
导师和基地校青年教师一对一备课之后,让青年教师上课展示,然后相互切磋,使青年教师迅速拉近和导师的水平差距。本学期参加展示的同课异构活动是陈砚杰老师和闫雪晶老师同上《伯牙绝弦》,青年教师课堂展示包括:杨欣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李泽辉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井婷婷老师执教《窃读记》。
第四项工作、语文教学专题讲座
导师团安排多次语文教学专题讲座,由李卫东主讲《小学语文改进备课策略的思考》、《把握学段重点,提高教学效率》和《强化双基训练, 提高语文素养》,均以课程意识为核心理念,以课堂教学实例为依托,为青年教师转变观念、探索语文教学提供重要指导。
学期初,导师团成员为学员推荐四本书,分别是王先霈的《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孙绍振的《名作细读》、周振甫的《文章例话》和一部中国古代文论的文集。学员们认真学习,并做读书笔记。2015年12月10日,导师团成员和青年教师在第二中心小学进行读书交流活动。
第六项工作、在上海市徐汇区两所小学学访
2015年11月9日至12日,在局领导安排下,南开区特级教师导师团小学语文组和小学数学组在上海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和上海启新小学学访、听课,并就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相关问题与做课教师研讨。这次学访让我们在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特色、课程思想、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都有很深的感受,在语文课程上感受尤其深刻。
第七项工作、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会,学习教育先进经验
导师团参加各类教学会议,学习先进经验,包括在“小学名师进南开系列活动”中聆听了北京清华附小副校长王玲湘的报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在市小学语文创新型阅读课研讨活动中听课和报告,在杜蕴珍“小学语文‘融合互促’识字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推介会中听教学经验介绍,在市小学语文“基于课标”教研成果展示活动中听课和报告,使导师团学员进一步确立课程意识。另外,导师团还参加了本区小学语文区域课程建设的三次研讨会,对青年教师学习课程建设是难得的经历。
二、本学期工作的主要成绩
(一)深化导师团工作,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在上学期初步掌握青年教师和基地校语文教学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导师团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开展理论专题讲座,并一对一、手把手传授语文教学经验,使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短时间内有快速的提升,有的青年教师已经可以半独立地进行较高水准的课堂教学设计。赵寅老师获得天津市青年教师学术论坛一等奖;天津市首届微论坛大赛二等奖;遴选为天津市第二届市中心组成员;获南开区第六届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李依璠老师被评为南开区德业双馨十佳教师;遴选为天津市第二届市中心组成员;获南开区第六届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刘媛获天津市首届微论坛大赛二等奖。陈砚杰、闫雪晶、井亭亭分别在区教研活动中做展示课。王思思老师在2015年西安的教学大赛中获奖。
(二)解决教学问题,促进基地校改进语文教学
结合基地校的要求,针对基地校的语文教学问题,导师团进行理论和操作层面的专题辅导,加上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为基地校解决语文教学问题起到促进作用。
(三)了解课改信息,提升导师团成员课程意识
多方了解各地课程改革信息,尤其是通过上海的学访活动,导师团成员强化了课程意识,在课改方向上更加明确,这对促进导师团成员的专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本学期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计划内工作被临时活动挤掉
学期初的导师团工作计划是完成16次活动,实际组织活动二十多次。一方面工作总量远超计划,另一方面,两次在基地校的研讨活动改为参加市区各级教学研讨活动,也就是说被临时的教学会议挤掉了。尽管这有客观原因,但仍然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想方设法加以纠正。
(二)在科研课题研究上还没有立项
导师团的教学研究还没有申报科研课题,这与当初的导师团工作要求还有差距。需要联系相关部门,在下学期工作中尽快解决。
四、结语
这学期的导师团工作紧张忙碌,大家信心满满地投入进来,倾情付出,收获愉快,也获得发展。在领导的信任和青年教师的期待中,在当今教育发展的大潮中,我们感受着肩上的责任,也一点点认清脚下的路程。我们将继续前行,把导师团工作做好做实,为南开教育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注:本篇博客部分内容改写自导师团学员撰写的活动简报。)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