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几天参加快乐男生几个分赛区的评选,看到了不少怀着音乐梦想的歌手,我能感受到他们非常强烈的愿望,有太多的因素在里面,可能有亲友的关切,或者是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从他们身上,我能看到许多成名歌手当年的影子。一夜成名非常值得大家羡慕,通向成功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里首先要说的是,音乐不单纯是个人的一种感受而已,你总要把它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怎么用一种合理的方式分享出来,这就涉及到音乐的表现问题。在这里我不谈创作的问题,具体到在比赛中,就是选手的现场发挥。可能你在下面已经把一首歌练习了许多遍,原唱的感觉,音准,节奏等你都非常熟悉,可到了现场,明晃晃的聚光灯一打,看到非常严肃的评委,选手百分之百的准备往往就变成了百分之五十的发挥。比赛场上,紧张对于每个人都是正常的,不紧张也是不正常的。有的选手越紧张反而发挥得更好。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充分的准备。还是我说的这句话,音乐不单纯是个人的一种感受而已。你一定要想清楚,你用什么方式表现出来。换句话说,这首歌你从发声乃至吐字都学得很象,可终归不是你自己,一旦现场由于紧张,某个环节忘掉了,你再去回忆,我那句怎么唱,人家原来是什么感觉,那就晚了。
所以选手一定要在下面充分准备。
第一,自己的备选歌曲要尽量多。我特别想给参赛的选手更多一些机会,多一些展示的时间,可是现场等不到你寻找到合适自己的表现方式,属于你的时间就那么多,机会也就溜走了。歌唱没有捷径,只有多听,多练。备选的歌多了,你也就能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除了在歌曲上准备,也要学会肢体语言的表达:你如何拿麦,手放在哪里,表情是放松的还是紧张的,都要自然大方。我曾看到有的选手带琴弹唱时很好,可是独唱、清唱时就非常不自然了。这都说明你只注重了在唱这一块上,而舞台表现是一门综合的艺术。
第二,要选择适合自己音域的歌曲。我不止一次提到过,现在已经不是飙高音的年代了,况且飙高音从来都不是考核歌手实力的唯一标准,它和表现力之间没什么必然联系,关键是适合你自己的音高。当然你有潜力提高音域是回去以后练习的问题。但是在现场,你一定要在自己的音域里演唱,绝不要为了评委而演唱高于你音域的歌。
第三,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好紧张的问题。一个连自己情绪都无法控制的歌手,他以后怎么能在作品中表现出更有层次、更丰富的情感?歌唱这件事可不是老天爷给你一个好嗓子那么简单。我非常理解选手现场的紧张,从我的角度会尽量帮你放松,但是选手要会控制自己的发声器官,更要学会控制演唱的情绪,这是个严肃的问题。
问题又来了,谁都知道比赛前要准备,那怎么才算是准备得充分了?广义地讲,就是至少要形成适合你自己的演唱方式方法。我以前提到过模仿的问题。我从来没有反对过模仿,我反对单纯的模仿。模仿是歌唱道路上的一个必经之路。还没有听说哪个成名的歌手一辈子都模仿别人,除非你只想做一个演唱机器。模仿只是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模板而已,歌手最终还要学会用自己的声音以及情感表达。
那么在比赛现场,模仿务必要用心,用心的选手就不会出错。要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演唱本身上,那么原唱的词、曲以及曲调方面就会自然地浮现在你的脑海。
最后,选手要在现场学会控制时间。时刻要清楚,比赛不是练习,每分每秒都很珍贵。一开场,要通过短短的时间里,把自己介绍完,同时调整情绪,为接下来的赛程做准备。要在规定的30秒内把你的全部都展现出来。我曾经对选手讲,你模仿别人的同时,能否也捕捉自己的特点,你要找到自己的特点,你给评委的是你的音色,还是你的全面性,还是音域,还是你的演唱味道,还是综合素质。你要把这些东西在30秒内发挥出来。否则时间一到,你还没有寻找到一个发挥的机会,一切都晚了。
喜爱音乐的人有很多,能把音乐当成事业的也不少,在成名的这条漫长的路上,桂冠属于那些坚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