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园劫持事件背后的隐忧更值得关注

(2014-06-11 11:13:30)
标签:

杂谈

事件

冤情

上访

被击毙

分类: 社会热点

 

 

校园劫持事件背后的隐忧更值得关注

    6
10,湖北潜江一小学发生劫持事件,携带手枪、炸药的嫌犯张泽清被当场击毙。据被绑架的老师秦开美说,嫌犯在被击毙前还在大声诉说自己的冤情。据了解,张泽清曾因偷窃罪被判5年,后又因私制枪支被判5年,出狱后一直上访,希望对第二次判刑翻案。(6月11 新华网)

 

又是一起报复社会事件!

无论从法律,还是人性的角度,将私愤发泄于无辜人群,乃至幼小的孩子们,这样的残忍手段都是应该痛斥的。

在这起劫持事件中也浮现了公众渴望的“正能量”,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女教师秦开美,大病初愈、勇于担当的镇党委副书记王华林,他们在紧要关头,给自己的职业责任作了完美注解。这些正能量都是值得褒扬的。

在生死攸关时刻,处决掉一个失去理智的生命也并不难,只需扣动扳机。对于劫持事件的男主角——头发花白、面目憔悴、已经60岁的张泽清,却不是一个“恨”字能够释然的,即可很,又可怜。

一起校园劫持事件,没有给老师和学生造成伤亡,值得庆幸。而频发的报复社会事件,更值得全社会反思。

张泽清已经迈入花甲之年,按常理说,人到这个年龄心态应该平和了,应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据报道,张泽清家里经济条件较差,有个儿子在北京打工,已经不跟家里联系,跟老伴儿在家相依为命。而他先后在狱中度过了10年,这样的家庭,与“幸福”太遥远了,远的遥不可及。

没有了希望,失望便蔓延,心理便扭曲,冲动便随时会发生。极端行为的产生一般基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生活极端贫困,家庭矛盾重重;二是缺乏尊严感,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性格扭曲,感情冲动。

张泽清属于哪一类?值得剖析。从张泽清的家庭看,是一个贫困而缺乏和谐温暖的家庭。昏暗的生活底色是他触犯法律、报复社会的基础因素。另据报道,张泽清因村里征地的补偿款问题和宅基地划拨问题与本村党支部书记许某发生过严重的矛盾冲突,第二次出狱后一直上访,称有冤情。至于在征地补偿、私制枪支入狱中,是否存在不公,是否有冤情,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村干部的工作、法律的判决,并未打开他心中的“结”。

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上访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围堵党政机关大门成为上访的常见方式。一是说明在公众心中,法律难以调停社会矛盾,有问题也很少想到诉诸法律解决。二是某些机关工作人员只重维稳,而对于背后的矛盾和问题,或漠视,或知难而退。社会矛盾往往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从大的社会背景看,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公权力和资本对社会无节制的控制和掠夺,增加了某些底层民众的不平衡感和自卑感,如果再加上某些不公正待遇,长期压抑很可能因为某一个小事或者突发事件,而最终因“个人仇恨”去“报复社会”。

透过校园劫持事件,我们有必要反思社会对这些报复事件应该承担多大责任,客观而言,贫困并不是让人冲动的决定因素,失败者也未必都会变成杀人罪犯。但当一些问题叠加在一起,经过长时间的发酵,仇恨的种子便开始发芽。

要抑制报复社会犯罪,解决好民生问题是第一位的。需要加强对社会边缘人的物质救济和精神帮助,使他们能有尊严、有希望的生活下去。让每个公民的奋斗和付出都能有所回报,让每个公民都能恪守法律的底线,预判自己行为的后果。

当时,女教师秦开美听到枪声后,心里泛起一丝难过:“一条生命”。的确,一个冲动的生命被击毙,很难令人兴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