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时评 |
分类: 社会热点 |
11日,有微博网友发布一组图片,一名少年在清苑县的一座烈士陵园内,在英雄纪念碑前做出不雅动作,还踢倒一块墓碑,引发网友的愤怒。昨天,清苑县政府表示,已对损坏的墓碑进行修复,学校已对当事少年进行批评教育。( 6月13日 京华时报)
敬畏逝者,是一个人最朴素的人文情怀。尊重烈士,是一个公民应该恪守的社会道德。少年在烈士陵园的一系列丑陋表演,深深刺痛了社会的神经、民族的情感。
自昨天看到这一新闻,心中便生出诸多疑问,一直难以释怀。甚至怀疑,这是不是恶意ps的假新闻?今天看到保定官方的回应,才不得不相信,这是一出真实上演的丑剧。
谁是这场丑剧的主角?照片显示的仅仅是一个看上去尚有稚嫩的中学生。令人质疑的是,当时现场还有那些人?这些人是丑陋表演者的同伴?还是带孩子游玩的家长?如果当时只是那名孩子“一时冲动”,也不会有如此大的负面社会影响。当这些极具视觉刺激的照片放到传播速度极快的网络上时,社会才为之轰动、为之愤怒。那么,拍照者是谁?拍照的目的何在?为能刺激社会神经的丑陋表演拍照,并在网络上传播,恐怕是不能用“好奇”来解释的。其心态与道德的丑陋与那么踢倒烈士碑的少年相比,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幕后的操作者或者说是导演,也应该对社会有个交代、有个忏悔的表达。
谁是这场丑剧的编剧?是社会现实。烈士陵园应该是一个令人敬重的所在,烈士应该享有应有的尊严,然而,在现实中这一切都那么不尽人意。烈士陵园没有尊严,已经不再是个别和偶然的现象,媒体上类似的新闻报道太多了。烈士陵园被开发商的推土机夷为平地,烈士塑像被“斩首”……这一切与少年的举动有何异?当烈士陵园不再庄严,烈士形象不再崇高,又何谈敬畏、尊重?每年清明节举办的祭扫仪式,很多已经沦为难以触动心灵的形式化活动。
著名导演冯小刚曾说:“我在国内外都看过很多烈士陵园,国外的大都庄严肃穆,很有尊严,国内的却大都长满青草,一片荒凉,不知为什么?”谁来回到这个“为什么”?
一个民族不敬重烈士,就不会再有滋养烈士的土壤。有人曾戏言,如果抗日战争再现,恐怕汉奸会比当年多若干倍。
正能量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社会和谐的催化剂。培育“敬畏烈士”的正能量,杜绝此类丑剧再次上演,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