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副局长的“父子店”何以敛财8年?

标签:
暗流涌动工厂健康成长疯传有限公司 |
分类: 社会热点 |
日前,广东河源市紫金县教育局原副局长蔡志涛因利用职权之便,伙同其父垄断该县校服供应8年被撤职。此案令校服市场寻租腐败链浮出水面。记者了解到,以前,当地的校服生产由多家制衣厂承担。2005年开始,以规范校服生产和采购为名,该县实施校服供应统一招标。结果,蔡志涛父亲开办的爱格乐制衣有限公司中标,成为紫金县校服指定供应商。8年来,“父子店”以此牟取私利,坐拥4套房产和价值百万元的豪车。(9月1日新华网)
儿子在前方当局长,父亲在后方开工厂,父子联手垄断当地校服市场,大肆敛财。这种没一点儿“技术含量”的低水平权力寻租何以招摇市场8年之久?甚至于当地校长曾多次反映校服质量问题,“父子店”照常风风火火照开不误。笔者认为“病因”有四:
一是政策法规漏洞。目前,对于校服问题的一些规定,主要都是红头文件,而没有相应的法规。当前国家和地方还没有专门针对校服的招投标法律和制度规范,各地各自为政,致使校服采购招投标乱象及“毒校服”事件一再发生。
二是监管主体不明确,缺乏统一质量标准。谁是校服市场的监管者?从目前各地中小学校服供应体制看,由教育局和质检部门共同监管。而校服的招标多为教育局相关职能部门或者学校负责,教育局的监管几近形同虚设。再者,教育部门的“监管”也只是价格而已。质量监督部门作为职能监管部门,也存在执法难的窘境。首先学校不配合,客观而言,如果严格按照质检部门的标准制作校服,价格会提高,压缩了学校的“利润空间”,学生和家长也难以接受。其次生产厂商不配合,与质检部门“打游击”,或者厂商与质检部门进行权商交易。
三是权力监管失灵。一个副局长何以如此明目张胆地以权谋私?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名副局长还身兼纪检组长!这种明显违规历时8年,教育局的一把手会不知道?当地纪检部门会不知道?而将这种疯狂敛财行径公之于众的,竟然是“儿子的女友反目”。今年4月6日,一个有关“紫金县教育局副局长儿子名下房产超千万”的帖子在网上疯传,称紫金县教育局副局长蔡志涛儿子蔡某凯名下房产超过1000万元,并有价值130万元的奥迪Q7轿车。网上发帖者系蔡志涛儿子的前女友张某。张某曾称,她同蔡志涛儿子交往三年,近期因自己怀孕1个多月被迫堕胎,遭到其家迫害才决心举报。与当下的“情妇反腐”堪称异曲同工。
四是家长和学生没有话语权。校服并非办公用品,费用也不是财政列支,而是学生穿着,家长埋单,因此,对于校服的款式、布料、价格,学生和家长应该最有发言权。遗憾的是,学生和家长只能被动接受。
校服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校服市场亟待规范。同时,校服也是教育腐败的高发区,社会反映较多,应该引起相关部门足够重视。要尽快完善校服监管体系,健全法规制度,堵塞市场漏洞;要规范权力运作,加大问责力度;要切实发挥家长委员会、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让校服招标更加透明。在校服款式、价格、招标等方面,要有家长和学生代表参与,并赋予足够的话语权、决策权。
校服市场的“父子店”应该成为教育系统反腐的样本,认真剖析,亡羊补牢,否则,“父子店”被关了,“夫妻店”或许还会“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