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本专科生进不了毕业纪念册是歧视吗?

(2013-09-04 11:16:37)
标签:

数学

教育体制

办事效率

省市

定稿

分类: 教育随笔

 

三本专科生进不了毕业纪念册是歧视吗? 

三本专科生进不了毕业纪念册是“记忆伤疤”

 

有网友在常州当地网站化龙巷论坛发帖称: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的毕业纪念册,只收录了考进本二以上学校的学生,本三和专科学生的姓名和录取信息不见踪影。发帖网友认为,因为高考成绩不好,自己受到了母校的歧视。校方则解释说,他们为了让毕业生在进大学前拿到纪念册,所以必须在7月底定稿,当时三本和专科尚未录取,因此无法收集信息,没有任何歧视的意味。 ( 94日 《扬子晚报》)

 

毕业纪念册承载着一段人生记忆,三年时光,在每个学生的记忆中都是难忘的青葱岁月。学校制作纪念册发给学生,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应该受到学生的欢迎才是。遗憾的是,好事却伤了少数学生的自尊,学校是否应该反思呢?

从解释来看,校方没有歧视本三专科学生的意思,只是因为“工期”太紧,才没有收录他们的录取信息。即使真的不存在歧视,但起码是“无意”中的忽视或轻视,这绝对不会冤枉学校。或许在学校的潜意识中,作为一所一本二录取率近95%的名校,被985211等重点大学录取才是目标,最起码应该是本二吧,本三及专科只能算“不达标”,上不上纪念册就无所谓了。也或许学校是“好意”,本二以下5%学生的录取信息应该“保密”,他们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5%的学生被忽视,数量少不是根本,那些取得省状元、前若干名的也是少数,但断定不会被忽视。“工期”紧也只是说辞,如果真想将所有学生在纪念册中留下足迹,工期是可以调整的,即使学生入学后再将纪念册寄送学生也未尝不可,相比学生也不会埋怨学校办事效率差。说到底,本三和专科学生在学校领导的头脑中原本就没有“合法席位”,被忽视也就在所难免。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升学率成了中学生存的命根子,上名校考重点才是“教育目标”。高考之后不难发现,在各中学的校园、网站等醒目位置,都会设置光荣榜,公布被高校录取的学生。那些取得省市状元、被名校录取的学生,还会以红条幅的形式挂在街头闹市。倘若将被专科录取的学生写在光荣榜上,似乎成了“处分公示”。这一切源自被扭曲的教育目标。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们的经典论述可谓“星光闪耀”,纵观大师们的论述,对教育的阐释或许各有侧重,但有一个基本共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即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使之不断地趋于完美。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合格,或者说教育是否合格,分数绝不是唯一的,良好的习惯、独立的人格、坚强的意志、生存的本领、感悟生活的灵性、感恩的品质……这些“立身之本”绝不是分数所能诠释的。

只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藩篱,教育的本义才能回归,分数才能走下“神坛”,那些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才不会被忽视。改革教育体制、摆脱应试教育不会一蹴而就,只是提醒教育工作者,切莫将“差生”遗弃,他们更需要关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