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后感(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声音的缺失
(2009-10-29 22:16:57)
标签:
农村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职教农村经济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很明确地指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但在这次中国职业教育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上,关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声音微乎其微,仅有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院长汤生玲教授的报告是关于农村职业教育的,这不能不令人遗憾。
学术大会是全国职教界的盛会,全国各地的职教专家汇聚一堂,可谓“大腕云集”。很多专业学者都是自己非常仰慕的,平时只能看看他们的文章,能有幸亲耳聆听他们的报告,真的感觉是一种幸福。可是,作为一名县级职教中心的职教工作者,还是想多听到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有关的声音。这也是参加会议的众多县级职业学校的共同心声,在会议之余,也都在议论,会议层次很高,专家的报告也很精彩,但跟自己的实际相差甚远。就好像温饱尚未解决的人听营养专家讲美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人们思想上不够重视?是对农村职教的不了解?是生活在大城市的职教专家与农村产生了隔膜?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逐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有80%人口在农村。在农村劳动人口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技能培训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O.13%,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占76.4%。人力资源数量大,科技文化素质低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为农村教育主阵地之一的农村职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任务更加艰巨,作用更加突出。
我们再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大多职业学校都在“贫困线”上挣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村职业学校除按普通中学的标准(人头费)拨款外,很少有其他补贴,有些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就连人头费也难以保证。经费的紧张使得一些必备的教学设施无力购买,实训基地无法建设。同时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职业学校适应市场、调整培养方向能力的发挥。有些学校即使通过借贷,超前发展,改善了办学条件,沉重的债务也影响了今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师资不配套也是制约农村中职发展的瓶颈,“双师型”教师更是奇缺。资源的紧缺使办学方向也发生了扭曲,许多农村职业高中并没有把培养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人才和学生在农村谋求生计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而是迎合部分家长和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渴求,将培养重心移向对高校输送新生上,将农村中职办成了变了形的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而农村职业教育又是职业教育的弱势群体。中等职业教育在农村占有很大的比重,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和智力支撑,农村的务农青年、进城务工青年、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也迫切需要掌握一技之长,掌握创业致富的本领。
农村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农村的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支持。盼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农村职业教育、研究农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