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后感(一):赵州桥•职业教育

标签:
职教职业教育立交桥能工巧匠李春赵州桥杂谈 |
分类: 教育随笔 |
http://www.tour86.cn/UpLoad/1_14230214_sm.jpg
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上,主席台和出席证的背景均为赵州桥图片,这个背景选的很有意义。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座落在河北省南部的洨河上,洨河流经赵县。建于隋代大业年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
赵州桥在设计、建造上有很多创新,施工方案极为科学巧妙,处处都体现着中国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才智。赵州桥这样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桥,在世界上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独一无二的。在欧洲,公元14世纪时,法国泰克河上才出现类似的敝肩形的赛雷桥,比赵州桥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这座桥就毁坏了。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重人贡献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永放光辉。
赵州桥经历了洪水、地震、战乱等天灾人祸的考验,经历了1400年的风雨洗礼,依然横卧在洨河之上,这本身就是奇迹。世界各地的建筑专家无不为赵州桥的设计与建造的精巧惊叹。
为什么选用赵州桥做背景,会议组织者并未做解释。当我在会场看到这个背景时,三个词语迅速跳入脑海:能工巧匠、桥、立交桥。
赵州桥是世界建筑界的一个名片,更是河北的一个光彩夺目的名片,我们为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而自豪。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是正需要千千万万这样的能工巧匠吗?这不正是职业教育的神圣使命吗?
有句老话说:“修路先修桥”。路是桥的延伸,桥是路的依附,路亦桥来桥亦路。教育着眼于人终身的发展,对于漫漫人生之路来说,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为学生筑好路,修好桥。
这座桥是职业教育与社会沟通的桥梁,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也需要社会为职教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环境、舆论环境、政策环境,职教需要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这座桥是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沟通的桥梁。职业学校、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铁三角”,缺一不可。
这座桥是职业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心桥”。学校要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职业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教育就是服务,满意是服务的标准。
这座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立交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已成为职教界的共识。建立普教、职教、成教等诸类教育之间多层立交互通、多级分流、自由转轨的机制,组建“立交桥”,使不同类别教育在各个学习阶段、年段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经过一定程序,在“到站”前多次选择“出口”,在不同时段选择就业和升学。
最近几年,职业教育在取得大发展的同时,社会的认可度却并未呈现预期的提升幅度,职教办学在招生中出现老师热、家长冷,在校企合作中出现院校热、企业冷,在投资办学中出现政府热、社会冷,结果导致不少公办学校的职教资源大量闲置。
职教在大发展的同时何以会出现“拐点”?要从根本上破解职业教育的恶性循环,必须要费大力气、动大脑筋、花大成本,改革现有职教人才培养体系,架设职教青年成才的“立交桥”,以让优秀的学生一进职教门就能看到希望,让高分学生敢进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拥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就象鲁昕副部长所说的“上中职中专的孩子今后有望继续学到本科甚至专业硕士”。
人才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社会对人才也有不同的需求。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是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重点和难点。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处理好各个阶段的相互衔接,职教体系中各个层次职业学校之间的相互衔接,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平行发展、相互衔接和融合。
要建立同一层次、不同类别教育的沟通与转接制度。我国现有教育体系在管理上的弊端是各个类别的教育彼此间自成一体,相对封闭,相互间的沟通衔接缺乏制度的依据和得力的措施,造成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虽然彼此内部结构完善,但相互间融合与交叉严重不足,横向沟通衔接渠道不畅的局面。受教育者一旦进入一个封闭的系统,就很难有所超越。针对这一弊端,应考虑从制度和体制的角度,建立同一层次不同类别教育学历相互转换、不同类别不同层次教育学历相互对接的机制。要从制度和政策上打破“类别教育”的壁垒,使各级各类教育在坚持各自本分和完成各自使命的同时,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形成普教与职教、中职与高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等纵横畅达的教育“立交桥”。
赵州桥,这座跨越1400年历史的桥依然光彩夺目。在新时代,我们如何为学生搭建通向成功的桥梁,搭建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可谓任重道远,需要我们职教人和全社会的不懈努力!
期待着职业教育的“桥”更多,“路”更长!
期待着职业教育能培养出众多象李春一样名垂青史的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