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本科三批招生计划难以完成原因
(2009-08-13 21:16:50)
标签:
留学
教育
计划完成率
招生计划
河北
杂谈
|
分类:
关注高考
|
河北本科三批的招生计划难以完成,这样的事情耐人寻味。报纸上的分析是,“考生填报志愿更为理性”、“线上生源减少”。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考生变得如此理性呢?
一方面是因为本三院校学费贵,一般是一年一万,有的还要更贵,而专科的学费一般是三四千元,几年下来两者相差好几万,不做买卖的普通家庭供养吃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单位在招录公务员或用工时,认为本三院校的办学质量不如一批、二批,只录用本科一批、二批的学生,不录用本科三批的学生。虽然本三也是本科学历,但在就业时还是遭遇了低人一等的歧视性待遇。
难怪,昂贵的学费和无形之中的歧视,让本科三批受到了冷遇。与明码标价的高昂学费相比,恐怕更让人受伤的还是找工作时的不平等待遇。其实没有一个单位在招录公告里不让本科三批的学生报考,但是按照正式录用时的“潜规则”,很多本三的学生还是被“潜”了下去。虽然这个数字不好统计,但是只要在一个地方有了先例,就会形成“破窗效应”,导致本三学生的就业危机。正是这些亲眼看到的事实,让务实的家长给孩子们增添了填报志愿时的理性,让他们对是否上本三做出了选择或放弃。
应该说,国家把民办学校和大学独立学院列入本科三批录取的初衷是很好的。一方面,可以给考生提供更多的录取机会;另一方面,本科三批的专业设置较为灵活,多数是热门专业,便于培养贴近市场需求的人才。更何况,在统招范围内的本科三批院校,其学历都是国家承认的,与本一、本二院校并无区别,在各种资格考试等方面,也不应有影响。
问题是,实践的发展表明,对本三的歧视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心理。要改变这种现状,恐怕还得要从本三院校自身做起。首先,要对收费政策适当调整。学费可以贵一点,但和前两批院校不要有太大的差距,一定要考虑大多数家庭的承受能力。其次,是要改变本三院校的学习氛围,不能让本三院校成为富家孩子的俱乐部。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办学质量。既然同学校、同学历,就要同师资、同待遇,不能只靠退休教师或临时聘用教师给本三学生上课,而是要让他们享受和本一、本二一样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只有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切实提高办学质量,才能不再让别人觉得本三学生“技不如人”,才能打造本三院校的影响力,让考生愿意上本三,让用人单位愿意用本三。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消息证实了这个说法。本科三批一志愿发档时,近三成理工类院校一志愿缺档。录取结束后的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今年本科三批院校一志愿满额率及计划完成率均有大幅下降,文史类院校的一志愿满额率为86.38%,低于去年的99.01%;计划完成率为96%,也低于去年的99.95%。今年理工类院校的一志愿满额率为71.37%,低于去年的99.1%;计划完成率为86.04%,也低于去年的99.98%。本三生源较去年大幅减少,周边的省份也大抵如此。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