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一些教师经常抱怨中职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其实问题还在于评价标准。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以高分排位取“士”,不少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也有不少所谓高材生在成为人们夸奖对象的同时心理出现巨大偏差。有顺应这种制度而取得“成功”的,有顺应这种制度而被“淘汰”的,也有突破这种制度破“墙”而出的。
   
人有性格志趣差异,社会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评价人才为什么总是瞄准高学历?为什么顺着普通教育阶梯攀援才算是正道?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责学生“差”的时候,君不见莘莘学子在实训实习场所发挥出聪明才智,甚至放弃休息苦练岗位技能?中职学校培养的一大批技能人才广受社会欢迎,承担起坚实的塔基作用。对中职生优差的评价,关键在于评价人处什么立场,取什么角度。
   
中职学校的教师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竞争中的优胜者。因而,他们不太理解学生为什么在教室里不太安分,也不理解学生为什么会背离社会所谓公认的价值取向成为“中考”的失败者。教师往往苦口婆心、诲人不倦地予以教导,精心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但也总是苦感收效甚微,苦感学生的“不上进”和“不理解”。  
   
教师如果尝试改变一下视角,构建起当代职业教育的基本思想和教学理念,认识到传统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局限性,努力建立与学生对话的语言系统,思想、表述和授课方式更贴近职业教育规律、更贴近教育教学对象,那么,教师就会正确评价学生了。因此,要正确评价学生需要教师从改变自己开始,从改变评价标准做起。
   
教学信心来自正确的教学评价,正确的教学评价来自正确的教育理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