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医生无用》

(2006-01-24 22:33:14)
分类: 二,浪边拾贝
    欣赏《医生无用》的帖子
                                       李子勋
    如果我们抛开文章中那种无条件信奉主,并努力引导大家去追随信赖主的意图不说,这篇文章透出的观念的确应该让所有心理医生深思。 
   
    我想说的话
    一,当事人需要依靠自己去解决心理困扰,心理医生只是一个拐杖。对一个跛子来说,拐杖是有意义的,但一旦意识到你的两腿并不跛,拐杖就可以丢弃。而真实的情况正是我们的跛是被我们的文化忽悠出来的,心理医生需要有勇气来解构导致人们心理困扰的“致命观念”。
    二,不要神化心理医生,但也不要贬义心理学。真正的心理医生无不用敬畏之心去探索宗教、神话、原始象征、文化起源、观念系统、人性、善恶、因果,探索存在、虚无、哲学、逻辑、自然科学、线性与非线关系……。我们不去批判什么,只是试图用新的视觉去解读什么,如果解读出来的东西扰动了当事人的心,让他发现他也可以全新的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不鼓励当事人依从于医生!
    三,当然,文章的作者鼓励大家不要依赖心理医生,要依赖神或主,这还是依赖。不,我觉得成熟的人是不需要依赖的。成熟的人可以信仰上帝,却会坚持自己主导的生活,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很多时候,也不寻求谁的宽恕。
    四,宗教本身是一种文化,是人创造文化时的一种产物,但却不是文化的全部。而且,对东方来说,还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等等。所有的宗教的确引导人类获得博爱、克己、隐忍、修身、行善、献身等美好品质,不过人性里掩藏的本能或残忍的品质还有很多。人不是本恶的,也不是本善的,是本能的。文化与宗教文化给本能分出善恶。
    心理医生在三个方面不如一个牧师高尚:1,心理医生为了活着,牧师为了信仰。2,心理医生内心是受自身修为引导的,牧师有慈爱的上帝的教义在引导。3,心理医生用理性的方式去接纳人,牧师用感性的方式去爱别人。
    五,我有很多宗教朋友,基督教的朋友比较多,佛教的朋友也不少,我们经常在一块分享对宗教、文化、心理学的感悟,感觉彼此非常容易达成一致,有的基督教人士认为我只要修改某些用词,就跟传教没有什么两样。
    的确,我很喜欢基督教,我和佛教也有很深的渊源,我的治疗从禅学,也从道家的思想中获得很多,所以,我是全神论者,所有的宗教我都敬仰,敬畏,和赞美。所以,我很难从某一宗教那里得到归属。我是一个灵魂流浪者。
    六,心理医生一定要质疑心理学那些貌似真理的理念,人不是物,你不可能解析清楚,你也不可能判定并引导什么人,保持高度的谦虚、无知、诚惶诚恐的态度,你才对人无害。诊室里最经常发生的事是当事人在花钱并治疗心理医生,让他解决自己的情结、释放自己的焦虑、转移自己的情感……,医生却浑然不觉,以为自己是上帝。谨记!!
    读“我的不安”的转贴有感而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