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味道
孙宏彝
小时候,总眼巴巴地盼着中秋节。过节那天,父亲下班回家,会带回一小纸袋散装的零售苏式月饼,而广式月饼因为价格高,是不会光顾的。
那时最小的豆沙月饼8分钱一个,中月饼1角4分一个,我最喜欢吃百果馅子的月饼。中秋节的晚上,赏看圆月,吃吃盐水煮的毛豆和芋艿。母亲把每个月饼切成4小块,平均分给孩子们。大家都舍不得一下子吃掉,先捧在手心啃皮,一层一层咂吧着,最后还要把散落在指缝间的皮屑都舔干净。吃馅总细嚼慢咽,要品尝好长时间呢。那时,吃月饼是很奢侈的消费,平时不会去商店买。
高三开学不久,正逢中秋节。因为住宿在学校里,不能回家。晚自修中间休息,我下楼越过操场,奔到约好的学校篱笆围墙。夜色中父亲和妹妹轻声呼唤着我,从篱笆空隙中递来母亲在煤球炉上用面粉自家烘烤的几个月饼,还有点温热呢。当年的情景,几十年后仿佛还在眼前。
那时,粮食要凭票定额购买,粮票很珍贵。我家每月的定量是不够吃的,母亲常给周围邻居手工缝制衣服,千针万线做一件棉袄,能换取邻居送的可买两三公斤米的粮票。
那年,一位同学曾送我可以购买4公斤米的粮票,家中才能去粮店买些面粉,母亲破天荒地动手自做豆沙馅子的月饼,味道不错,但月饼少油、少糖,色香味自然比不上店里卖的,也就不好意思分送给同学了。
年少时神往的月饼味道和感受,再也体会不到了。记忆中的美好,是很难复制的。
月饼味道 孙宏彝
金桂飘香,又到中秋节的时候。中秋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中秋”一词记载。“八月十五月儿明”,中秋节时正是人们对花赏月的好时光。晚上,家人团聚,大家一边吃着时令果蔬,一边对月赏景,其乐融融。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吃月饼的时节,望着商店柜台琳琅满目摆放着的各式月饼,想起记忆中的一些往事,不由感慨万千。
小时候,总眼巴巴地盼着中秋节。过节那天,父亲下班回家,会带一小纸袋散装的零售苏式月饼(广式月饼价格高)。那时最小的豆沙月饼是八分钱一个,中月饼一角四分一个。我最喜欢吃百果馅子的月饼。中秋节的晚上,赏看圆月,吃吃盐水煮的毛豆和芋艿。母亲把每个月饼切成四小块,然后平均分给孩子们。大家都舍不得一下子吃掉,先捧在手心啃皮,一层一层咂吧着,最后还要把散落在指缝间的皮屑都舔干净;吃馅时总慢嚼细咽,在口舌间反复停留,要品尝好长时间呢。那时,人民生活普遍还不富裕,吃月饼是一件很奢侈的消费,平时是不会去商店买月饼吃的。
上高三时,开学不久,就逢中秋节。因为住宿在学校里,不能回家。晚自修中间休息时,我下楼越过操场,奔到约好的学校篱笆围墙处。夜色中父亲和妹妹轻声呼唤着我,从篱笆空隙中递来母亲在煤球炉上用面粉自家烘烤的几个月饼,还有点温热呢。当年的情景,几十年后至今回想起,仍记忆犹新、仿佛还在眼前。
那时,粮食供应紧张,要凭票定额购买,因此粮票很珍贵的。我家每月的粮食定量是不够吃的,母亲常给周围邻居手工缝制衣服,千针万线做一件棉袄,能换取邻居送可买五六斤米的粮票。那年,班级一位同学曾送我可以购买八斤米的粮票,所以家中才能去粮店买了些面粉,母亲破天荒地动手自做豆沙馅子的月饼。母亲做的月饼味道不错,但毕竟由于条件的限制,自制的月饼少油、少糖,在色、香、味方面自然比不上店里卖的月饼,所以我也就不好意思分送给同学品尝了。
多少年过去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即使不是在中秋节,那鲜肉月饼平时在店里也可随时买到。也许是年纪大了,虽也曾品尝过不少中、高档的名贵月饼,但令我怅然的是:总觉得味道只不过如此而已。年少时记忆中那种令人神往的月饼味道和品尝感受,现在始终再也体味不到了。记忆中的美好,在生活中是很难复制的。
虽然现在吃月饼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享受,但每到中秋,人们总还是常常热情地互赠礼盒月饼,因为在这特殊的日子,吃月饼寄托着人们对生活、对家庭、对人间美好的一种期盼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