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者,道之动”

(2020-10-12 10:40:45)
标签:

赵明生

文化

反者

道之动

分类: 随笔
“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

——学习《道德经》第八十、八十一

【原文】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章)

【翻译】

疆域不要太大,众民之欲寡少,有效率高达十倍百倍的机械也不使用,让百姓看重生死,却不需要往远处迁徙来求得生存。即使有船车,也没有地方使用它;即使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陈列它。使百姓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吃食感到香甜,穿戴感到漂亮,住宅感到安适,习俗感到满意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正常地亡,相互不因羡慕而往来

小国——在国家大统一虚盛之名下,各地的国土面积要,不要大版图,不搞大统一、上下一体的体制。尾大不掉,管理或复杂混乱,或易死板僵化。

寡民——民之欲寡,众生不贪婪,对物质没有过分贪占之心,心性简单。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不推崇机械、技艺之类,令人心智失去本来面目而迷乱。机械之类会令人学会投机取巧,丧失生命本有的种种能力与智慧。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让百姓看重生死,珍爱生命。同时不需要迁徙到很远处的地方(近处可以),不需要背井离乡。本地就可以很好地生活下去。热爱本土,自给自足,物丰民盛,减少百姓的种种过度欲望。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车船会令人失去本有能力,会令的心性散乱,渐渐失去自我。战争会令生命失去善良,令世界失去平安。但它们还需要有,搞一定的运输,保卫家园,维护和平。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用最原始的方法行为处事,才可以与自然相合,能时时做到天人合一。保持天人之本性。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吃、穿、住、乐皆适合自我之需求,除此之外,不再有过多的羡慕与追求。一定要保持心性的知足与安宁。

邻国相望——国与国之间平安相处,平等自由,没有间隔,没有阻碍,更没有彼好此坏一说,百姓自然不会心生羡慕。

鸡犬之声相闻——鸡与犬的叫声能相互听闻到,自然优美,舒适宁静,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

民至老死——百姓能活到老,尽天年而离世,不因战争、疾病、天灾等而亡。

不相往来——各地的百姓相互不羡慕,不需要迁徙往来,也能满足自己的所居所求。

“反者,道之动”

总体来看,老子理想中的社会蓝图是平和简约、风俗淳朴、自然随意、朴素安乐、舒适宁静和美好。其地之民不机巧、不折腾、不繁闹、无纠纷、不相羡、无灾病、无战争,寡欲自适。

虽然它的生产力比较落后,生活比较原始,但人心淳朴,欲望淡泊,生活随意,有无比真实的幸福感。相较而看,和我们今天的社会现状格格不一,却定然是科技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现代科技的生活是永远也不会圆满的,幸福中又有着更多的不幸。

天地是一个圆,轮番不息地旋转,多少世纪之后,科技带来的种种弊端越来越严重,人类定会对老子所描述的这一社会产生无限的向往,再由城市回到农村,正如当年由农村到城市一样的必然。这便是返朴归真。

现在,放眼望望北欧丹麦、挪威、瑞士等几个偏远小国,回首看看身边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弹丸之地,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老子两千多年前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已在这个地球上出现了多个榜样,它真的成为了全人类共同向往的美好社会。再看看人口最多、国土最大、统一专制的几个大国,都是问题丛生,矛盾四起。大国往往是引起种种灾难的罪魁祸首,特别是那些欲望无限的国家。

不是老子所言落后,而应是我们走错了。本是一条危机四伏的崎岖山路,我们却误以为是幸福的康庄大道。

我们历来奉行追求的大统一国土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导致了无穷无尽的战争,并且带来了文化与思想的禁锢与专制制度的产生。我们提倡的多智、机巧和求奇货,破坏了淳朴自然之原始人性,促进了人与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虚伪现实的形成;我们追求的现代化高科技生活方式,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极大破坏;我们追求的你来我往、商品交换,无尽的享受,导致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侵略与屠杀;我们追求的大规模城市化建设,荒芜了大量农村,同时也造就了城市无法解决的诸多弊病……

机巧、贪欲、统一、强权、专制、反抗,再机巧、再强权、再分裂、再禁锢、再反抗……人类的命运老子看得很透,也说得明白,却就是无人依照去做。于是,老子成了逆世界潮流而行的孤独者,背叛了人类的发展方向,成为历史倒退的推动者……

感悟:腥风血雨往来浓,天地原本空无综。纵然帝王黄金位,曲罢歌尽还复空。

“反者,道之动”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一层谈的是外相和本质的关系。近似于《金刚经》里所说的“若以色求我,以音声求我,如人行邪道”的道理。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对世间之物利,圣人是不会占有的,只在给予,而且是越给予,自己越多。他们懂得天道的本质:利而不害。不妨害、伤害任何一物,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为而不争”,只要认定它是对的,就去做,不管对自己如何,能收获什么,从不与他人争功名。

这就是天地无私之公正之心,无为之行。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抵达人类至美之境,获得无上的幸福与自由。

而这,恰恰与世俗社会所追求的相反。不是老子所言错了,而是我们大错特错了。我们一直在顺世俗而不断下流,很少有过相反的思考。

“反者,道之动”,老子的这一智慧,我们并没有真正领悟。

所谓“反”就是与世俗相反。“道之动”,就是说与世俗相反之行是道的动力、成道的起始。就是世间喜求什么,我们不能去追求什么。否则,便不在道中,就是背道而驰,灾难便无数,也将无法解脱种种苦痛。

“反者,道之动”

道家全真派祖师吕洞宾就是一个“反者”,出生于山西芮城的他,也曾和无数士人一样,求功名利禄。去长安应考时,在酒肆中遇见上天仙使钟离权。钟离权让他做了一个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美梦,醒后方知功名利禄均为梦幻,遂拜钟离权为师,赴终南山修道,后成道家一代宗师。

他在出家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太原的纯阳宫就是为纪念他而建,更有著名的芮城的永乐宫。

太原的文庙,纪念的是伟大的孔子。细细思想,孔子的一生也是在背世俗而行。作为鲁国大夫的他,从没有象其他大夫一样为自己谋取私利,也没有去伤害什么人,一生一心只在为天下奔走。看似劳而无功,可到最后,上天赐予了他世间最为珍贵的一切。

还有香火旺盛的崇善寺所敬供的释迦牟尼,同样的无私无欲,走了一条超世间之路,而悟得了天地正法,得以芳名千古。

他们的追求与众生不一,故而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升华。世人要的,他们放弃,世人不喜欢的,他们孜孜追求。这就是天地真正的道理。

感悟:天道本无,世人不明。无言大有,美欲甚营。出入相随,顺应必宁。圣人之理,尽在其中。道德两字,至简至真。

《道德经》的最后两章,看似在讲世间法,实则说的是出世间法。只有看透世间法,才可以明悟出世间法的伟大,也才可以把二者紧密结合于一起去修炼。

诞生老子的国度竟然不能将其过人智慧用于治国,施于理民与修身,实是这个文化古国的最大悲哀,亦必将成为亿万民众的最大遗憾。

 

“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

 

2020.10.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