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在一中,不离不弃——《道德经》讲座记要

(2019-01-05 20:53:24)
标签:

道德经讲述

赵明生

文化

分类: 随笔

道在一中,不离不弃——《道德经》讲座记要
原文:“载 魄抱 。专 。涤 。爱 。天 。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 章)

道在一中,不离不弃——《道德经》讲座记要

今天继续讲这一章。上一节是从魂魄的角度进行了解读。这一节再从“抱一”的角度看老子的智慧。

再解“载”。它并非无意义,它不是一个语气词,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词,其意思是承载、包容之意,即我们的身体。“营”者,即经营、运化之意。即除包括天、地、人三魂之外,还有诸多物质,此物质即能量。可联系《黄帝内经》里所言之营气来思考。营气的功用主要是育魂、养心、护魄,充沛全身,滋润五脏六腑,它由先天之元气和后天五谷水气相合而成。

当胎儿在体内基本成熟后,营与魄便自然融为一体,相互合抱一起,而成为一。一者,道也,先天地而有,后天、地、人而成。成后便不再分离。故有下一句:“能无离乎”的反问。

婴儿,便是营与魄相合于一的最好体现。它柔静、安详、恬淡,这也是先天具有的生命特征。

老子在此用婴儿作喻,是想告诉我们世人,生命最美好的状态即这种情形。之后的成长过程,往往是背道而驰,距道渐行渐远。

健康完美的婴儿本身是合道的,先天残疾的婴儿要么是天魂没有,要么是地魂不来,要么是命魂不足。所以,怀孕时的母亲好的保胎方法便是认真读经,喜悦为事,开心待物,或静心闲养。

抑郁症是魂魄受到了某一力量的压抑,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如果把对方请走或驱赶离开,便无事了。

刚出世的婴儿基本上还在宇宙另一维层,整天与众生命对话交谈,开怀而喜。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道在一中,不离不弃——《道德经》讲座记要

婴儿长大了,有了意识,有了自我,有了私情。原先可以随意开合的天门便渐渐关闭,本性就难以自由出入了。现到后来的成年,便成了一介真正的凡夫,什么也不知道了。虽然我们也在读书识字,学知识,殊不知,这已是劳费心神,远离大道了。故而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想真正领悟《道德经》的大智慧,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局限。必须打破后天之识,进行先天之境。其方法便是“致虚极,守静笃”。所以,平日里,我们需记住三个字:爱、慈、无。用它们作标准去行为处事,方可成一,合道。

任何有欲的行为,特别是私欲,都是阻隔求道的障碍。

道在一中,不离不弃——《道德经》讲座记要

修道,就如母亲抚养婴儿般,温柔纯一,真心真意,一丝不苟。顺其自然,不可强求,不可专制,不可把控。这一点,又和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冲突。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求名、得利、赚钱,老子培育孩子的目的是守护住那先天具足的道性。一是做个世间有用的人,一是做宇宙天地之人,二者的境界有天壤之别。

如何做个伟大的人?诞生于人世后,便要精心畜之,不能占有,不能恃护,不能主宰,顺着其道性而生而长即可。这便是自然之态。这样的生命长大后,自然懂得仁爱与孝悌,根本不用我们去辛苦教育。后天教育出来的美好生命往往是假的、一时的,时境一变,利益一遇,其爱与孝就可能消失。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最美的树木是不做任何的修剪。最好的河流是不做任何挖掘。所谓的不修不成才器,那是按我们的标准进行的修剪。放到天地中看,这样的标准非常可笑。因为它不是大美。

道在一中,不离不弃——《道德经》讲座记要

下面再说“明”,明者,即性光发现后再和道光相合。它的前提是魂魄不可分离,必须是“抱一”。通过具体的一点光线,一点光团,到达整个光明无染之境,最后成光,出天门,入虚空,最后与道相合。这样的生命一旦出现,十方三界国土的众多高士都会热情相迎。天地间,自然会有你的位置。你便与佛道一般,永垂不朽。

所以,真正的修炼,必须从魂魄入手,不能分离。一分离,承载魂魄的这个身体就会有种种烦恼,就会有疾病产生,想入静,便很是困难。

魂魄在我们的七轮上,也在我们的五脏六腑里,它主管着我们的肉体与精神。如果它们紧紧相一,即便是吃喝了一些不好的食物或毒药,身体也会将它们逼出体内。还怕窗外那点寒风袭身吗?

因三魂中有天魂、地魂,故而,我们的生命本身就会对天地无比的敬畏,这是天生的,无法改变。那些不敬畏天地的人,他们的天魂两魂本身就不强。那么,其身体也强壮不到那里去。没有天地的护佑,其命运能好到什么地步呢?

道在一中,不离不弃——《道德经》讲座记要

命魂强大,所吸引来的天、地之魂也强大,三强合一的生命自然就更是强大,这样的生命其使命也越是伟大非凡。看看各个朝代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其才情和智慧,是凡生根本比不上的,他们的命运我们根本无法复制,其原因就在这里。

话到如此,想当官,想发财,想出名,想有才情,先强壮自我才是至要。

 写的不如说的好,因为写下的少了由六七十位同修共同形成的巨大场能。所以,到现场听讲与看书,还是有一定区别。

本来准备好的内容没有讲,只随性讲了上述这些杂乱的内容。也好,我们没有什么作业,也无固定之教学任务,自然而来,自然而去,这便是道的轨迹。二个多小时转眼而逝,听者无不欣喜而聚,不想离去。

室外已是华灯初上,北风轻吹。今天是小寒,天地一片混沌,万物沉寂无语。

道在一中,不离不弃——《道德经》讲座记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