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魂魄在虚静中相合,百病在天地中消除——《道德经》讲座

(2018-12-30 20:00:11)
标签:

赵明生

道德经讲述

分类: 随笔

魂魄在虚静中相合,百病在天地中消除——《道德经》讲座

今天是公休日,也是2018年的最后两天。为好好把握住这个大的节点,过一个有意义的元旦,特意在迎泽区新南二社区进行了一场《道德经》的讲座。主要内容讲述了《道德经》第1016两章。

核心内容为“魂魄相一”和“致虚极,守静笃”。

道家从魂魄的角度解答了生命如何从宇宙中诞生、发展以及运行的秘密,揭开了生命的种种关联。并且还指明了达到天人合一的通道和方法。

魂魄在虚静中相合,百病在天地中消除——《道德经》讲座

魂魄在虚静中相合,百病在天地中消除——《道德经》讲座

魂魄在虚静中相合,百病在天地中消除——《道德经》讲座

内容比较重要,也较为专业,非有一定基础的人难以接受。好在来的五十多位同仁都有道行,整个讲座过程平静如水,温柔似玉,师生欣喜连连,不知不觉中已是三个小时。夜幕降临,华灯已上,新的一天又在无尽的甜美回味中过去了。

今天的静心活动与他又有别样,先是简单回顾往日所讲,以便能把知识相互连为一体。然后便是常规的静心。先是几分钟的独自静心,然后老师将老子的圣语慢慢念来,一字一句,悠悠然然,清清楚楚,印入各位心中。再便是全体在闭目状态中出声朗读,再便是静静感悟,最后全体睁开眼睛,齐声朗诵。

在交流过程中,个别学员有下列几种情形出现:看到满头白发的老子,感觉到紫红色光线,有一股巨大的能量笼罩合身,是老子的声音在朗诵,满是儒家的仁义忠信信息,有白光与黑点,《道德经》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

简单解释了上述情形的原因后,便进入经典的学习。

魂魄在虚静中相合,百病在天地中消除——《道德经》讲座

“营魄”就是魂魄。“抱一”就是合一。如果能做到二者不分离, 再致柔和之态,如婴儿那般的无欲无求,去除掉所有欲念,要把道心之镜擦亮,做法便是没有一丝的杂质,回归于虚无。如此,对下,去治理天下,可爱国治民。对已,刚可临近天门,进入天地之中。再进而明白通达万物,这样的生命便是智慧之生命。

那么,什么是魂?什么是魄?它们二者并不是一个事物,而有先后、主次及阴阳不同的属性。命魂最为重要,天、地两魂又常不在身内,故而修炼的目的就必须将三魂合一,这样生命方才完整。静坐、静心就是招回天地两魂最佳的办法。

三魂是帅,七魄是下属。三魂中的命魂又是主帅。下属的魄分布于身体七个脉轮上,顺便还掌管着七腑的健康,它们听从命魂的号令,时时守护着我们的身体以及精神、智慧等。所以,在饮食上、行为上、意念上,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让七魄生不舒服的感觉,而擅离职守,出现种种病痛。如何注意?“专气致柔”,去掉各种欲望。过年了,辛苦了一年,大都要进行总结一下,庆贺一下,联欢一下,这常常又会把人的欲望调动起来,故而修道的人一般是不会去搞什么庆贺活动的。

静是主要的,能真正静下来的人,才可以把七魄安顿好,把心气柔和起来,一步步靠近道。


魂魄在虚静中相合,百病在天地中消除——《道德经》讲座

生命最大的喜悦是复命,复命其实就是回归生命的本来,重新回到了道的中心,便可以明白万物的运行情况,也就自然会知道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根本又是什么了。变的万物都是因这个不变的本来而变。知道了这个根本,就是明,明了,就是一片的纯白,就可以包容下万物,就可以公正不偏,就可以容纳天下,就可以成为天地,就可以达到道,身体就可以终身健康,没有灾殃,千秋万代。否则,便会在欲望的支配下,做出种种妄事,而最后招来各种灾祸。生活中的百病就是这样招来的。怨不得谁,都是自作自受。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整天都在那里瞎活着。只怕身体有这病那病,却就是不知道去修道、修心,从根本上消除病痛。

魂魄在虚静中相合,百病在天地中消除——《道德经》讲座

命从天、地两魂中来,天地就似父母,所以,我们要敬畏天地,孝敬父母,对父母的不满,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不满,时间一长,能有好结果?一旦我们真心对父母好,对他人好,对万物好,修炼就容易成功,就可以支配天地,这便是命和运的关系。也是儒家提倡一定要孝悌仁义的原本原因。

天光、人命、地魂,三者非常重要。它们影响着七魄的去与留。七魄去则一定病,齐全了,一定健康。抑郁症和神经病,都是魂与魄不能相守出现的病症,只不过抑郁轻于神经病。若三者和合,七魄相守,则身体必然安祥健康。如果能把它们一直很好地保持下去,没有一丝的分离,就一定能回归命的根本,而成神得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