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讲座(三)核心内容总结

(2018-12-08 20:21:29)
标签:

道德经讲述

文化

赵明生

分类: 随笔

《道德经》讲座(三)核心内容总结

《道德经》讲座(三)核心内容总结
《道德经》讲座(三)核心内容总结

《道德经》讲座核心要点总结

一,  《道德经》大致讲了天道、地道和人道宇宙众多维层之理。去年我们已讲过人道,今天来讲天道。天道其实是很难讲清的,必须有一定的体验与感受,否则,大都在认字读句。就是读到老,辛苦到老,还是凡胎一个,难悟老子大道之真谛。所以,我们在开讲前,必须进行一番真实的体验。

二,要求:静坐安心,放下诸念,眉心舒展,面带微笑,观思老子像,意守一关处,静听《道德》音。

三,体验进行中。万众一心,一心一意,不离道之左右,不弃那一关处,众生和一场,一场只一音。穿越千古,跨越时空,老子和我们同在。在寂兮寥兮中,惚恍之间,我们一起回到从前,充满无限喜悦,个个成了少女帅男。

四,结束时,一声响亮的“好”,是让我们顿悟。时间大约半个小时,但我们感觉过得很快。最后集体共同诵读《道德经》七章,完成天地人三才之数。

《道德经》讲座(三)核心内容总结

五,有关问题的解答。

1,老子就是要求我们在刚才那种状态下去领悟天地大道的本质。我们要想得到老子的智慧,也应该有此心境:放下诸念,复归于无,打开心门,意守一处,幻想圣道,在某一状念下,与老子相合于一,《道德经》之理自然通达彻悟,明晓无碍。

2,“玄之又玄”之地,便是“众眇之门”。“众眇之门”,就是“湛兮”,就是“窈兮冥兮”之地,也是“有物混成”之始,更是“万物之母”。而前提必须是“无”,无在这里是至关重要的。

3,如果你真的进入到了上述所言的惚恍之境,那应该有下列景象出现:或一道光线,或一个光点,或一个图象,或一个事物(脸、鼻、手、骷髅、某位亲人),或一个幽深的弯曲的通道……

这就是老子的所言的“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这时,有一个关键因素:可能还需有一个能使自己的感觉发生变动的要素加入。这样,惚才可变成恍,恍才可变成惚。上述诸象,才会在二者间不断出现。这个要素,可以是电话铃声,可是一一个轻微的声音,可以是一个念头等等。

《道德经》讲座(三)核心内容总结   上述句子里,告诉我们五个步骤:恍惚(惚恍)——有象——有物——有精——有信(信者,神也)。这是由天道至人道。如果我们反着走,便可以寻到那个“为物之道”。五者,天地之数也。往返则是寻道之途径也,它无始无终,不定不动。这也是太极之妙之理。

4, 道是什么:道是虚空,也是实有之物。虚和实是一组合,也是一矛盾,更是一智慧。二者的转换便是道的妙用。正如《心经》里的色空不二辩证之理。和此理相通的《心经》里还有有关本心的句子“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意思就是老子此处所言的道心:“独立不改”。故而,佛心就是道心,本性就是道性,佛道相通。

5, “道冲”无用,“冲气以为和”。冲者,非相互的冲击与斗争,而是虚空之意,千万不能满,一满便非道,也就难“以为和”。正因为道有无限虚空之特征,它才可达到“渊兮”之态,之境,成为“万物之宗”而“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也才可生出一,生出二和三及万物来。这就是道的伟大所在。

6, 依道的这一特征,人道也必须做到“虚”:即谦虚、谦卑、低下、无我、不自傲、不自我、不清慢、不显摆。你真诚地谦虚一分,就往道的一边靠近一分;你能忍辱一分,自谦一分,道性也就增加一分。否则便远离道性一分。正因如此,凡真正修道者,没有一个自夸自傲者。一旦遇到自夸者,你远离他便是。

《道德经》讲座(三)核心内容总结

7, 什么是“窈兮冥兮”?就是刚才有学员到达的那一境界。非常得幽深,无法言说。如何到达的?放下,入空,成虚,一瞬间便进去了。放不下是怎么也进不去的。但进去的路径是弯曲的,通道不是直的,如一个“曼”字。曼者,上日下四,即阴阳相合之态。阴阳相合态是弯曲的,如蛇行,如女子柔曼的身体,故有好多女性的名字常有这个字出现。“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这一名句不是言男性追求女性,讲什么爱情,而说的是在求道。

“冥兮”是讲到达的高深境界。此境界是上下左右十方,而非只有地狱。当然,地狱里的境界和人界也是不一样的,它们那里距我们人界很幽远。但并非就我们所说的路程而言,而是时间、空间与速度之差别导致的不同境界的另一性质的维层。这样的境界,其实就在我们眼前,身边,如一个巨大的气球。而我们却看不到它们,因为我们的速度太慢了,根本追赶不上它们的速度。正如我们看不到子弹一样,是因为肉眼的速度太慢。

欲进入上述境界,你可能会通过这样一个通道前往:一个弯曲的时光隧道,或发白、蓝、紫、红等光,或发黑色之光。它们有巨大的吸引力。黑色的光千万不要去。顺着此光明通道进入无限之深幽之境,你便可进入一个门,这个门就是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也是“玄牝如能做到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便可留驻其间,你就与谷神一样不死了。这时,你就可以得到或发现宇宙的智慧、能量、创造之力,它原来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便是得道的状态与表现。

8, 道是“周行不殆”的。即,道是周而复始,循环运行的。不管你信不信,它始终就在那里。不管你如何追赶它,它一定会回到你的身边。更主要的是,如果你不去追赶,就在原地如如不动,真诚地等待它,它就会回到你的身上。因为,道本来就没有离我们而去。

《道德经》讲座(三)核心内容总结    9,“我思故我在”,这是人道之哲语。如果我们把它放到天道上看,应该是这样: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我在与不在,思都是白思。只要思在,“我”便不在。两个“我”,一定要分清。

10, 问:玄关是玄牝吗?我答:是也不是。再问:谷神是玄关吗?我答:对也不对。三问:无名之母是象帝之先吗?我答:是也还是不是。总结一句:你问的都是,我答的都不是。这就是大道之理。

六, 改变我们大半辈子形成的那种僵化的思维,才可以领悟到天道的妙理。没有亲身到现场领悟,难得一丝半缕微明,就是无明。无明之态就是“六识”之态。六识不闭,一切皆假。领悟天人之道,不要按常理出牌。

天道一讲,众生惚然明悟,原来《道德经》还可以这样讲,这样学。

众生无一不欢喜而退。

《道德经》讲座(三)核心内容总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