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和三力

标签:
文化赵明生佛道儒国学知识三心二意 |
分类: 随笔 |
人有三心:道心、情心与物心。人有三力:愿力、法力和业力。二者间的关联非常紧密。
所谓道心,即天地之心也。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寂寥无边的道,充满宇宙,生成天地,运作万物。万物均有道在,其最根本之性称为道心。道心力量无比强大,却隐而不现。具体到人这一生命,表现为那颗最为原始美好之本质,在儒叫仁义,在佛曰如来藏,在道曰本真。它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
人是天地之子,万物之灵长,天生具有其他动物少有或没有的七情六欲,此为情心,
如见景生情,闻声起念,触物则有感之类。人在情心的影响作用下,会思考,有创造,善于判断,对外物有丰富而深刻的认知和创新能力。因情心有情,有欲,有念想,有分辨判断,在生命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往往经不住外界诸物诸事的诱惑,而不由得一步步放纵情心,压抑道心,不知不觉便又滋生出第三种心:物心。物心者,对外界事物的追求、攀附、执着之心也。它无度无界,无休无止,难辨好坏,不识对错,如凡生对身外之名、利、财、权、位、色等的无限追求,对讨厌人事的痛恶远离等。
道心也可叫它是先天之心,情心是先天和后天交合之心,物心是后天之心。道心纯,物心浊,二者交织而成的第三心有清有浊。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立焉,万物育焉。”《中庸》一书之要意,尽在于此。
道心最真,如如不动;情心发动,有善有恶,物心太贪执,往往为恶。三心合一体,相互融合,很难分开,没有一时一刻不在支配影响着我们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语,一举一动。
三心因本性不同,能量不同,对外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时间一长,便有愿力、法力和业力产生。
所谓愿力,即原本之心力也。看“愿”者一字,便如是构成。“原来”是何来?就是先天地而生之道也。愿力者,即道心之力,它无比巨大而无所不在。《华严经》上称它为初心,民间常引用一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个”始终”,是指生命原本从宇宙中来,最后还将回归宇宙中去,功德圆满。每个生命,如若真诚发愿,其力真的无以伦比,世间任何力量都无法抗拒。
再看法力。本为持公平之道一猛兽,意指其力威猛不可挡。后指生命具有的某一超凡力量或神通。佛道两家修炼者常有此力,也便有“法力无边”一语为世人所用,如呼风唤雨之孔明,兴云作雨之公孙胜,移山填海之共公和精卫等。此等神力可通过一定方法和技能,从生命的原始心力中修得,其实也是自然心力的一种外在体现,确是非平常之力可比。
最后看业力。此词本是生命累世从事各类事务时所积攒而成之力,后为佛家专有。它因自然纯真的道心被渐渐扩大的情心和物心所蒙蔽,六识、六尘、物欲很重的大众不明了真相,对待外界的态度便发生大的变化,产生了种种贪欲无尽的思维、言行和举止,累世累劫中,便形成的一种力。它有大有小,也多也少,人与人又不一样,其力的大小也因人而异。
把三心与三力对应一下,便是:自然天道之心可生发出无比巨大的愿力,它和天地一般无限强大且永恒;借生命自我情心可修炼出一定的法力,它也很是神妙无比,可以改天换地,但小于愿力,也难变愿力;在情心和物心的交织支配下,不知不觉中,长时间所形成的是业力,因有好有坏,有大有小,相互对冲抵消,强弱时刻变换。但较其他二力,却微不足道,在二力面前,完全是一手下败将。
当我们看到眼前的绿柳碧水、一个纯真孩子的笑脸时,感到无比的欣悦,这是道心;因身心的愉悦,随即就有更强烈的欢喜之情滋生,这是情心;转眼间,天变得阴沉,大雨将至,美景消失,孩子开始哭泣,我们便对这天气产生了不满,对哭泣的孩子感到讨厌,此为物心。三心常常一起生于心头,难分难解。故我们的人生也便有了种种不满和欲望,痛苦与纠结。
时时充满欢喜心的是天人,心里经常悲喜交织的是凡人,事事生出不满、不平之情者是愚夫。因是而有截然不同的命运。我们一日三餐,吃喝拉撒,早起晚睡,辛勤劳作,不断学习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觉悟明白这一道理,进而用一种强大的理性,把纯真的道心留住、扩展,把情心紧紧地把控,不让它流于低下的物心,滋生出种种私欲与贪痴。即用愿力、法力去毁灭业力,彻底改变我们的人生。

孙悟空、红孩儿、诸葛亮等虽修得神通之力,但也难逃佛手掌,难违天地之法则,也难改社会前行之轨迹。普通凡生因智慧和能力低下,在强大的业力面前,根本无法改变人生之既定轨迹,故而执迷难悟,只能在六道里上下沉浮。而一旦觉醒,发誓改命,便可如袁了凡先生,日积一德,月行十善,年年岁岁不改初衷,待以时日,最后荣登佛位,也并非难事。业力之魔咒便如孙悟空头的紧箍咒,成佛后就会瞬间消失。
《阿阇世经》记载:很久以前,有三个富家孩子各用一颗白珠供佛并发愿,一个说:“我要像佛右边的比丘。”一个说:“我要像佛左边的比丘。” 一个说:“我要像中央的佛。”后来, 这三个孩子,中间那个成了释迦牟尼佛,左边那个成了舍利弗,右边的是目犍连。《观经》云:“一切法从心想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您若发愿成佛度尽一切众生,那么就必定成佛!
当年,地藏王菩萨救母时发愿,狱誓不空,誓不成佛。此为无上愿力,充沛三界,福泽众生,轰动天地,功德无量。
明“四端”,倡“五常“,仁义礼智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这是道家无为虚怀之修为,故而他们性命双修,能脱胎换骨,成仙得道,君临天下。
愿力改命,法力成事,业力造恶。这是生命的秘密之一,不得不明。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让我们发愿,成人成己!
16.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