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太原系列活动——迎泽区图书馆国学公益系列讲座第54场总结分享
2016年7月2日下午3:00时,迎泽区图书馆6楼道德讲堂依然恭迎着坚持不懈的赵明生老师和持之以恒的来自社会各界的学员,继续学习老子《道德经》的经典篇章。
开场的5分钟静心已是讲座的必要程序,片刻的宁静也能使我们抛却尘世烦忧,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达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有相无心之境界;5分钟后,赵老师领我们模仿道家之“仙鹤点水”的养生动作,放松身心,通畅气脉。
赵老师用抛砖引玉之法,通过由静心一法的学习,引导出“我在光中,光在我中,我与光同体”之微妙门,开始了今天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一章的解析。
大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发生作用时却永无止境。它如深渊一样广大,像是世间万物的宗主。它不显漏锋芒,解除世间的纷乱,和合万物的光耀,同化世间之尘物。看起来它幽隐虚无却又无所不在。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已经有了。
在本章里,老子仍然在论述“道”的内涵。他认为,道是抽象的,无比巨大的,无形无象,人们视而不见,触而不着,只能依赖于意识及事物的一些特性去感知它。虽然道是抽象的,但它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蕴含着物质世界的创造性因素。这种因素极为丰富,存在于天帝产生之先。因此,创造宇宙、天地、万物及自然界的是道,而不是天帝。这样,老子从物质方面再次解释了道的属性。
赵老师举一苹果的例子,让大家思考,苹果中的道在哪里?话筒的道又在哪里?他把一只手弯起来,里面形成一个较小的虚空的地方,问大家,道在虚空的哪里?然后,再把手伸开,再让大家思考,虚空存在不存在,道消失了没有?那么,我们所在的这间有形的房子,它的道又在哪里?眼前射进来的那道光线里,它有道吗?如果有,又如何表现出来的?
真实的事例,不断的思考,将道的冲与用,一一讲来,大家的思考也随之而明皙起来。原来,道并不神秘,只是我们的思绪受传统的影响而有了局限。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冲,通“盅”,虚的意思。把道喻为一只肚内空虚的容器,是对其神秘性、不可触摸性和无限作用的最直观和最形象的譬喻。道的境界是心灵的世界,它的空虚,是相对于自我世界而言,是不为人的外观所感觉到的。“渊”,形容道境深远,找不到边际。道的境界是虚幻的,但它虚而有物,它的无穷妙用对于得道之士来说,是永远不会感到满足的。因为心灵在道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是最快乐的,也最能满足人的天性。在浩瀚无垠的道境之中,蕴藏着天地万物的本原。
下面这四句,则是道在不同事物身上的典型反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锐,锐气,锋芒,指各种自以为是的强硬行为和刚直不屈的性格。纷,纷繁杂乱、支离破碎的事物及纷乱的意识思维。光是事物的精神所在,指事物的抽象性质,属于虚相、无边之世界;尘,指现象世界,相对于虚相、有限世界而言。畅游于道的美妙境界里,彻悟了人生真谛,获取了大智大慧,原先那种不可一世的锐气被挫销了,一切与我无益的纷乱纠结都得以解除;与万物之本质相和,同化天下任何有形的世物。这就是道的伟大与平常之处。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湛,深沉、幽隐,指道隐而不显。似或存,指似幻而实真,似无而实存。老子认为,道幽隐深沉,不可捉摸,看上去虚无却又是真实存在的。在这里,老子自问:道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他没有从正面作出回答,而是说它存在于天帝现相之前。既然在天帝产生以前,那么天帝也就无疑是由道产生出来的。
道是虚幻的,又是客观存在的;正是它的虚幻,才可充实万物的内心。有了充实的内心,就可以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把握了世界的本质规律,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这四章里,老子集中提出的观点:道是宇宙的本原,而且先于天帝而存在;事物都是互相矛盾而存在的,并且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等等。此外,老子还提出了自己对社会政治和人生处世的某些基本观点,这些学说无不充满智慧。
赵老师从上节学员有关疑问“不尚贤,使民不争”这个老子主张不能打破平衡之观点切入,指出老子是站在宇宙平衡的高度提出的,反对打破万物的平衡。但道又是随时随地不断变化着的,一旦静止了,它便不是道。这一矛盾如何解决?
有的学员从自行车的平衡、盐的溶解、走钢丝等等现象中,作了很好的回答。赵老师进一步指出,大道是在运动变化中达到平衡,保持平衡,推进平衡。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平衡也必须要有对立面。随即,赵老师透过对苹果的剖析、挑西瓜的技巧,说明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融入了道,这一透过现象找本质的智慧令老外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然后,赵老师从中又总结提取出了有关六个哲学观点,把道学的精髓展示得淋漓尽致。
赵老师讲得惟妙惟肖、引人入胜,学员们听得如痴如醉、专注入神,讲座在感恩赞叹声中圆满结束了,期待着我们的再次相聚。
赵明生老师上课精彩语录:
1、 最原始的事物、最原始的麻布的DNA与天、地、人是一致的,人食之、穿之,就能与天地达到和谐平衡,就会安祥无病灾。
2、大道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运动中达到平衡。而平衡只是一时的、短暂的。静止是相对的。平衡与运动矛盾对立。事物的内、外力相互和谐,自我与客观,大与小,众多诸方面的力量达成了大的平衡。万物遵循道的特征支配其运作,但其核心还是无形大道。
3、事物越简单,道理越高深。矛盾的事物不一定不好。要想解决矛盾,首先要接纳,不辩解、不反驳,从根上解决使矛盾平衡;再次是内在微调、外在平衡,使之进入良性循环。
4、无处不在的虚空中什么都有,而非什么都无,如磁场、电场、生物场等等。“近朱者赤”就是表述这个道理的。环境重要性的根源就是这个。自我灵体强大了,内在的心灵力就强大,那么就会心心相印,心灵吻合对接合一了,就获得了宇宙能量。
5、得道的人含有很高的价值,带给人的生命信息。求道悟道才可得道,才可获得生命价值。大道似水,生活中的我们,不仅要做250式的钢钉,还要学会做“万金油”。从生命意义来讲“投降”是和,合道。
6、道不是纯净无瑕的,道与尘同在,我们做不到100%的真空,是因为道本身就不是单纯的。
7、有光就有一切,有光就有道。无形有形都有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