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泽区图书馆国学公益系列讲座第38场总结分享
2016年2月11日(正月初四)上午,感受着春天的气息,触摸着浓郁的年味,迎泽区图书馆(6楼)“道德讲堂”又迎来了学而不怠的学员们,好多新学员的加入又为我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我们倍感信心十足,使命倍增。比起年前的热闹喧嚣,外面安静了许多,百忙之中的赵明生老师又带领大家进入了探索孔子的天地大道。
明生老师依旧神采飞扬地继续宣讲《史记•孔子世家》第五堂内容。贯穿了前几节讲得内容后,为我们再次呈现出孔子的人格魅力,验证着儒家思想是我们华夏民族经久不衰的航标导向,其精髓是符合天地大道的,为我们后人指明了方向。
孔子弟子们大多在卫国做官谋事,卫君有意向让孔子参政,子路试探老师,子路不仅无法理解老师,还批判老师迂腐,孔子依然不折不挠的阐述“端正名分”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了“名”、“言”、“事”、“礼乐”、“刑罚”、“民”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环环相扣,节节相连,“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君子所作所为符合名分,言行一致;次年齐鲁交战,鲁获胜,季康子对冉有表现出的军事才华饶有兴趣并询问其详情,冉有举贤不避师,大加赞扬老师的高风亮节,季康子打算请回孔子,卫国的孔文子将进攻太叔向孔子询问计策,孔子推辞不知,随后执意要离开,并发出“鸟能择木,木岂能择鸟乎”的感叹,文子坚决挽留孔子,适逢季康子依礼迎接孔子,孔子毫不犹豫地回到了阔别14年的故乡。一路走来坎坷重重,跌宕起伏,孔子的种种言行又为我们展现出了孔子的志向和精神风貌,他的思想境界始终表里如一,德才兼备的君子为整个人类、全世界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净化着生生不息世代人的灵魂,引得后人向往和景仰,焉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比拟的?
教学互动分享环节,学员提出对当前教育目标该取向哪个方向提出观点和疑问,赵老师一一捋清思路,“理想航标”与“教学目标”是两回事,站得高度不同,不可混为一谈,教育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可苛求。有的学员分享自己学习践行影响周围人的故事,中华文化的复兴任重道远。学员们在谈听课感受时,称赞赵老师所讲非常接地气,非理论说教,讲的透彻,非常享受、感恩这样的气场。
今天的讲座如窗外的春雨滋润着每位学员的心灵,大家在喜悦感恩声中期待着下次的相会,愿我们共同精进!
赵明生老师课堂精彩语录:
1、科技抵达尖端、名利到了巅峰后必然是文化的回归,精神的追求,否则是自取灭亡。
2、透过现象看本质,谦谦君子的礼仁言行是符合天地正道的,故而必得永恒的辉煌。
3、要感谢对手。没有众小人的阻拦,天下便不会有孔子这位圣人出现。理不明,看不开,放不下,必生无端烦恼,影响你的进步。
4、“天地之道”有时是逆历史的潮流,背俗而驰的。社会的发展方向虽然有时会偏离主航向,一味地从俗,迎合世人的口味,时间一长,我们就在不知不觉中“下流”了。但只要还有一部分君子能坚守正道,它终必会回归。
5、文化胜于名利。文化、德行绝对可以振兴一个家族,而名利则可能毁掉一个家族。守财奴的结局是灭亡。
6、“随口道来”者定是得道高人,他们的随口一句话就有佛意和禅意于其中。
7、正名即合道,言顺是顺道行走,顺道便事成,事成礼乐就兴,礼乐一兴,刑法就中,百姓便安。
8、孔子一切都能放得下,唯有一颗孜孜以求的报国救世之心放不下。
9、儒家思想本身就有法、有道,它绝不是柔顺、无力、软弱的。
10、我们常常要用圣人的标准来对照现实,对照自己。
从网上转来这则总结,献给大家。
说明:讲座开始时,美丽的女主持人给自己敬献了专门从寺院请回的哈达,并亲手给自己带上。非常高兴,讲课时思路得特别得清晰,效果也令人满意。谢谢佛的加持,感恩大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