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风水——如何旅游

标签:
道家儒学赵明生三学文化旅游 |
分类: 随笔 |

一提旅游,人们都特别喜欢;一谈风水,好多人不屑一顾:迷信。于是,我们就来说说山水中的风水和我们到底该如何旅游。
生命是由三体组成的,它们分别是肉体、气体与灵体。肉体本身除了大小胖瘦外,其实什么也不知道,所有的思维、意识、感觉都是由气体来进行的,是气体赋予肉体来执行的。气体则由波、电、光子等物质组成,有浓度、密度与质量。而它俩的所有活动,又都是由隐藏在它们中的那个灵体决定的。灵体是生命的主宰,幕后操盘手。
所以,我们平常所言的身体累了,精神困倦了,思想僵化了等等,都是气体的一种负面反映,也是灵体发出的一种需求指令。这时就必须及时地给肉体与气体充电,增加新的能量。否则,它们会罢工或出现不适与病痛。而天地功能最全、最便宜的充电器便是那随时随地都可接近的高山大川,平原沙漠,大海长河。所以,走进大自然,是生命重新焕发更强大精神的第一诉求。特别是现代社会下那些压力越来越大的的或强大或弱小,或有助或无助的生命。
走进大自然,把所有的忧伤与疲惫抛弃,让我们旅游去。
然而,花钱买受罪,又成为国人普通的一种旅游病。但是,不这样,又能怎样?我们别无选择,你我都想愉悦地生活。
说王石去攀登珠峰了,说马云于西子湖畔静坐了,说张朝阳朝拜法门寺去了,说……但凡有点钱且有点闲的人,哪个不想远离闹市,去少人无车的名山大川安居一段悠闲的时光?即使在高速路上死死地堵车一天,即便进入那名胜古迹的门票贵得让我们心疼。
又说谢灵运一生酷爱游山玩水,但用心的他,这一玩,便玩成了天下第一位山水诗人;说听从祖父的劝告,一生绝不踏入仕途的徐霞客,尽情欢悦于天地山水间,最后反到把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三顶皇冠戴在了头上;说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但自然也给了他无数的灵感,创作出了无数名传四海的诗篇;说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苏轼、陆游、还有什么竹林七贤、八大山人、前后七子……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每一位著名的文都能从大自然中找到无尽的灵感而有华美的诗章问世?因为大自然中,有生命所需的一切的一切。
大自然到底有啥?告诉你,有如下生命所必需的:无尽的气能、光能、热能、场能、声能、色能、风能,有强大的地磁地电,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灵感神光,有万物的倾谈和歌唱,有无数的生命在交流,有各个维层的种种境界,有逝去物种的美妙身影,有虚空法界的无数信息。当然,更有属阳性的五彩日光,属阴性的柔美月华,有遥远天界的灿烂星体,有巍峨山体的冲天气势,有暗流涌动的江河大湖,更有可以净化我们意识思维的涧溪谭泉,还有为我们吐绽缕缕清芳的烂漫山花,有可以让我们的疲倦转眼消失的参天巨树,让我们重立自信的巉岩危石……而这一切神秘或显现的物相与能量,都暗藏在这两个字中间:风与水。
风是自然的呼吸,水是天地的精魂。万物皆有灵。山与水的灵性又最大最真。
所谓的风并非指空气中过往的风,它指星球外围一切的空虚境界及境界里的全部隐性生命与能量。所谓的水,除了遍地的江河大川外,还有天上降落下的雨水霜露,地层里深不可测的源泉深澜。风是天的灵魂,是天最为灵动的生命;水是土地最无私的奉献,也是大地不可或缺的性灵。风是灵动的昨天,水是真实的今日。风与水的结合便构成了生命中最伟大而完美的形象,它们的联姻,让天地中所有的灵性得以升华与溢扬。大道似水,水中有真道;大地如母,母亲的爱是儿女们无法脱离的回归。风水还是万物生成生育生化的前提与程序。风是阴,水是阳,风水便是阴阳的交融,也就是中道与中庸。风无形,却有意,更有性;水有声,也有相,柔肠百折,滋养无数生命。风平和,水谦卑,风是空,水是色,风是法,水成相,风如来如去,上水善有道,风包容天地,水融合四方,风仁义有信,水诚实不虚,风抛弃冷漠,水慈悲入怀,风随形化物,水宽恕大度,风是一体三昧,水是三清归一,风有君子之度,水生大爱无疆。风是天,水是地,风是儒,水是道,风与水相遇,便是儒道再添吾心一佛,天地相合,聚宝集灵,钟灵毓秀,有山有水之时,也是身与气与心三体之交汇之水乳合一。
风水就是将天地万物之灵聚合起来,然后进行一次大的party,热闹而有序又有趣的婚约联谊,男女聚欢,高层会晤,同道坐坛,它是大自然拱手赐予众生的一份最纯粹,最珍贵,最精美的双性礼物。它以一种无言的真诚,坦然的胸怀,盛邀我们进入它的领地,观赏它的杰作,赞叹它的华丽,享受它宽大又温馨的拥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这样明净的诗空里静心息意,体悟生命的纯真无瑕。“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在这样的精神世界中,我们可以直达三摩佛地,与如来同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累了、倦了,烦了,好吧,望望远去的鸢鸟,穿越一次原始峡谷,出来的你,真的脱胎换骨,转眼的道德贤人。
会读这首诗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它本是一首人和山合二为一的修道之诗,本为道士的李白,常常静坐大山的对面,出神入定,修养自本性。“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清楚这首诗的本意吗?它更是一首道家修炼内丹的秘诀之法,那所采之药根本不是深山里的黄芪、灵芝,而是儒释道三家共同习行的,以人体为鼎炉,以精气神为药物,日积月累而在体内凝练出的一种长生不老之无形的丹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真的是在钓鱼吗?“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辛弃疾歌咏的是那曲桃花之水吗?
原来,智慧无上的古人竟然是在用这种写诗、作画、旅游的方法,在轻描淡写中,暗示生命的种种奇迹与神秘。无论他们写了什么,那意韵无限的精美画面中,我们体悟到的绝不仅仅是自然的现实风景,更有无尽的高深哲理,有天地人通达后众生命活鲜不已的雀跃。难怪我们的旅游受累,受堵,受气,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外出旅游除了带必须的购物卡和衣服、相机外,竟然还需要带更多的地理知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特别是要把那颗不想平庸、不愿消沉的心带上,敞开,调理到最佳的状态,让它们在山与水强大磁场的作用下,强壮我们的肉体,增加我们的气体,激发我们的灵体。
山有强大的能量,如黄山,如泰山,如庐山,那云雾缭绕的云海里有天地的纯真一气等待着我们去采吸,那高直挺拔的千姿百态的松树散发着浑身的正能量,可以把你我他紧紧包融强壮。还有青城山如大象的岩石,九华山如卧像的山形,它们真的是大象的魂在等待,是菩萨的灵在召唤。水有无限的灵气,如汾河,如黄河,如拉萨河,长白山的江水清唱高低千曲,九寨沟的静潭清秀百媚,一眸一亮,喀纳斯的湖泊一湾穿过一湾的心潮,使我们的生命不能止步的还有那终南山开满油菜花的溪头,那里的道士佛僧更是如云而来,似风而隐。“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尼山不高,却有夫子洞静守。一年是一叶的君子意,一日有一树的菩提花。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是自然万物最纯最高的灵。人离不开自然,自然更欢迎纯真生命的拜访。深山醒古寺,羽音点道风。一条弯曲石径,通达天地三界;小院清淡梵香,吹散千年幽梦。诵一卷经文,度四方愚痴。你的到来,群峰的高度会骤然增加,高原的风光便换了色彩。你是山河最尊贵的宾客,大地把万种色彩尽情铺展,全在迎接它心中久久期待的神圣的主人。
旅游,如果你把全部的身心带上,可以有如下神奇的收获:观赏秀美的自然风光,了解丰富的人文知识,天地人相互交流信息和能量,激发双方生命无限的潜能,增加相互间心灵的智慧。归家后再把独特的情思抒写,扩展到整个天下,成己也成人,为天地添一份纯美的亮度。
其方法是:走到山门时,和对面的高山招手致意:“大山,你好,我来了,我来朝拜你来啦。”然后将它们各处的美好景致一一观赏,和那里的一树一草一石一水一花真诚地对话,倾心交流。只赞美,不批评。然后找到大山的山魂之所,静坐或静站片刻,默默地倾吐你的心语,求得对方的指点与教化。然后稍休息一会儿,把随身携带的食物分一点给众山神吃。其实它们是不会吃的,它们只是高兴地与你微笑,朝你会意。然后在它们的陪伴下,你轻松地观赏,喜悦地下山。临出山门时,再回首致谢:“谢谢款待,我们后会有期。”
这样地旅游完结回家后,若有人问起你行程如何,有啥收获时,你真的会有陶先生那番别样的诗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旅游,除了身体的出行外,还是你灵魂的出窍,心性的明现。这样的修炼,不容易吗?不值得吗?不让你舒爽无限,收获满满吗?
2015.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