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园的直饮水

(2014-07-18 11:48:01)
标签:

文化

公园直饮水赵明生

分类: 随笔

公园的直饮水

 

我的家不大,只有七十多平方米,且还是东西朝向的。一到夏天,早上明丽的太阳一照就得起床,下午纯白的光线四射,满屋子的热闷一时挤得不知如何转身。但好在有一座大公园毗邻,公园里有一汪大的湖水,多少能把些清凉的水气带来。浸着这些水气,可以静心地听翠鸟的啼唱,观傍晚的日落;雪洒落,凭窗凝眸而思,雨来了,拥室听那淋淋的敲打。可以说,四季有啥,我都能得到啥的待遇。所以,常自称,它是我家的后花园。

既是自家的,便可以随时随地到去逛游了。晚饭后,早起时,都是最佳时间。整夜花园很大,历史也比较悠久,茵坪曲径,花鸟树石,小桥廊亭,内容丰富,生命繁荣,好不自在。

前些年,政府在它的东部出口处,修筑了一座非常典雅壮观的彩楼牌,楼牌的纵深处是一座非常整洁而精致的晋商博物馆。博物馆的正门前有一块平整的空地,空地的右方专门修了一个直饮水池。池不大,也不高,很结实。石基的下面有一个圆圆的不锈钢铁片,用脚一踩,上面一只青石雕刻成的兽头嘴里就会流出一股细细的水,供旅人饮用。上面有一行显目的温馨提示。这个直饮水池是整个公园唯一的。正因了它的唯一,大人小孩子都愿意到这里来,喝一口,玩一下,盛一杯。只是从初冬开始,因天气寒冷,它就停止使用了。

有关直饮水的概念还是近年来听说的。那是前几年,学校利用假期为教学楼每个楼层安装了直饮水。刚开始好多学生不知道,就用它来洗手擦地等,还有的用来洗衣服。引得学校大怒,多次在会上大声痛骂:知道吗?制造一吨直饮水的费用是普通自来水的六倍。连这点公德心都没有,那你就不配当五中的学生。原来这么贵呀,连我都不知道的。上班时常喝白开水,对水房里的直饮水很少关心过。后来专门喝了一杯,那味道真的好,不比小时在山里喝到的溪泉水差。无意中,小姑娘也喝到了一杯,对她妈妈说:“那是啥水?比家里的水好喝。”生命越小,对味道的感受越真。她的话让我相信了直饮水的质量。而且,再冷的天喝了它,也不怕闹肚子。解渴,润肺,清火,感觉就是好。

所以,每次去公园转悠,或跳舞完毕,走到它的身边时,一有渴感产生,便伸过头去,下脚轻轻一踩,大喝几口,浑身的热气便顿然消除。擦擦嘴巴上的水珠,浑身的清凉,好不惬意。且还不用带啥杯子之类的工具。

直饮水就是进行净化,活化,能量化,模拟自然水的净化体系进行处理,直接输出符合有关标准的饮用水,也有人称之为健康活水。那么,公园的这一处直饮水是如何引来自来水,在哪里建造有关处理系统,然后又是怎样从他处引出的,我不知道。只大概知道过滤直饮水共分九个步骤,很是麻烦。世上任何好东西的得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每次喝它,我都会想到六比一。

因它是健康活水,所以,从一开始便受到了对健康特别关注的人群的喜爱,特别是老年人。再加它处于公园出入口,来此围聚饮用的人很多。夏季的每天早晚时分,博物馆门口的空地上都会有一队舞太极剑的,跳广场舞的中国大妈大爷。每当他们跳得累了时,或出汗了,都要走过去洗洗手,揉揉毛巾,擦擦脸及身体。而更多的是一些从公园出来的人,拿着自带的杯子,对准出口,盛满,或大或小,一杯二杯。而当人群聚拢得最多时,定然是那些专门从家里带来几个特大的饮料瓶或塑料桶,踩开开关,让细细的水一直把多个桶或瓶子流满。流满一人所带的瓶子,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可达半个多小时。可是,却少有人去指责或劝阻,下一个想打水的就自觉排队,好多人也是左手一大瓶,右手二大桶,于是,便常常出现断水的情况。没想到这么一碟免费的一小菜,竟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国人到底是富还是穷?

我仔细观察过这些人的外貌。少有衣着整洁,时尚男女和知识分子模样者,大都是衣服陈旧,面容憔悴的者,行为猥琐者,一看就是贫困市民。想想也是,三大瓶子的水,足足有十几斤,如果在自个家里用煤气或电烧开,那也需一笔不小的开支。而每天来这里接三四大瓶,一月下来能省下多少?且不说,它的质量还是最好的。穷人真的会算账,能省一分是一分,富人难解穷人苦呀。穷人自有穷人的理由。

那天早上遇到一位特别的人,八十多岁的老奶奶,估计是从公园里挖了一些野菜,来这里清洗,一会儿,便将整个池子搞得一片狼藉,下水道也被堵死了,水直接从池边溢了出来,洗了周围一大片。管理人员过来反复劝说,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好似什么也没有听到,只顾自己洗手,洗头,再喝水,然后才伛偻着腰身,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一袋野菜走开,走边还边嘟囔道:“当年,解放太原时,我……做军鞋,抬担架……通一下不就好了吗?阎锡山的碉堡都炸……”。

人老就得尊重呀。众人苦笑,无语。一池的泥水,任其脏在那里。

昨天下午,在这个池的一边,遇到一位老者,约七十多岁,精神矍铄,面容光洁,手里拿着一大叠自制的图片和文字,对着博物馆的外饰,讲着有关传统文化:“德是万物之母,我们的一切都源于它,厚德载物,无德便无一切,包括我们的名誉与寿命。你要问我为啥贫困,他为啥富裕,原因就在这里。当年解放太原时,人家不怕牺牲,冲锋陷阵,你逃难到了外地。今天人家是老干部光荣离休,你是下岗工人无人理睬……”真实的例证,生动的口才,赢利了四周人群的一致好评。讲得累了,老人便走到这个池子边,就着嘴喝几口,然后回去再讲。原来,这是一位退休干部,经常来这里做公益。

距直饮水池仅一米宽大的墙体上,刻满了精美的阳文砖雕,内容是晋代文学家左思的《咏史八首》,似“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被服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这类句子少有人去细读细品,更多的是关注那直饮水的有无。从早到晚,不时地可看到一些老者,手里拎着满满几大瓶水,颤悠悠走出公园的大门。

我理解他们带一个个大瓶来公园取水的行为,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那么的穷。

这个公园叫迎泽公园,是省城太原最大的公园。十几年前,它还是收费的。免费后,一年四季来这里的各色人等都有,我也是其中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夜  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