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中国好舞台(三)

标签:
赵明生中国好声音文化杂谈 |
分类: 随笔 |
三
当然,任何制度都有缺陷的。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社会本来就不是也不可能绝对完美。即使浸透了大众思想意识的那些条款规则,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听了近三个月的好声音,我的音乐听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自我感觉好声音也是有许多的私情隐性的因素在内作怪的。如杨坤,明眼一下便看出了他的意图,在丁丁失利的情况下,又想让关喆成为第一,故先把关喆放入了保险柜,再把实力太强的平安给干掉,然后让水平稍逊一筹的金志文与关喆对决以达其目的。可是,没想到最后决战时,金志文的水平发挥一流,关喆无法超越,于是,面对大众的眼睛与威力,失望了却很可爱的杨坤老师谁也不想得罪,不得不做出了平均的选择,各给了两人50分。这是一种公道下的偏袒,但从世俗的角度看,也是导师一种无奈的选择,最好的交待大众,自我逃避的方式。还有,本来与关喆关系就很不错的三位导师,面对公众的巨大压力,他们也不得不客观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大众的力量在此得到了彻底的胜利。这也是民主的胜利,大众的胜利。把每个人的利益与声誉紧紧结合在一起,一旦做假,双方都会现丑被辱,如此的制度才是避免私情滥用,少数人不公道地决定事物好坏较好的方法。做事要有阳光透明度,这几年社会上流行的这句话,很是简要地说明了问题的本质。
再看那英组最后的决战。因那英明显的更加青睐张赫宣的表演,一路护送他晋级。于是,张赫宣、张玮及多亮三人一起接受媒体评审的投票,最终,张赫宣以极低的分数首先出局。爱才的那英立刻泣不成声,她完全没有料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但是,这位目空一切,自信百倍的歌坛第一姐也无能为力。在下来的比赛中,多亮和张玮接受媒体评审的投票,虽然那英给多亮的分数高于张玮,但是媒体评审给张玮的分数却远远高于多亮。好声音从开始人气一直最高的,同时也最为自信自傲的张玮顺利进入下一轮比赛,而多亮则无奈出局。那英泪流不止,说:“媒体,你们也知道,一个女老师哭是应该的。我真的特别喜欢多亮的声音。”在她的一番带泪说辞的影响下,大众的投票明显受到了左右,最终让唱功一般般的梁博居然成功。这便是典型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连华少就都说,我差点叫不出你的名字来。如果梁博真的是匹实力过人的千里马,为什么当初的几场比赛中,他的才华一直没有显现呢?后来,刘欢说张玮的歌声里没有生活感受,哈林也说,他只是在唱歌而不是在歌唱。那么,只有21岁的大三学生梁博与大一的学生吴莫愁又有什么生活内涵呢?这样的结果真的不能让我心服,但我还是要尊重大众的评判。即使这后面有多么复杂的猫腻隐藏,我也仅是针对相关的人事表示不满,而不是对这样的制度与规则。
音乐狂子,高音王子张玮虽然失利了,世人却并不认为他不如梁博。所以,在最后的发言中,张玮没有感谢任何一个人,而梁博却居然说出了“那姐,我爱你”这样的媚语。为什么?因为才气过人的张玮从一开始就非常自信,用传统的话来说便是过了头,估计是得罪了几位导师,近而影响了自己的晋级。但是,即使这样,张玮也没有承认自己的歌唱有啥过失,还很自信地说,拿出了自己认真准备下的刹手锏——《My Way》。但是,刘欢却并不认可:“我很诧异,你并没有很好的去理解这首歌,好的声音不等于杂技。”而张玮却说“让24岁的我去唱出42岁的内容,那是不可能的。”除了技艺,刚刚大学毕业的张玮无法可施。他太直率纯真了,不懂得再好的导师也是凡人,特别是成功了的大师级人物,对可畏的后生,有时多多少少会有那么一点的躲避和打压。正如钱仲书所说的,少妇往往对美貌的少女才会产生妒嫉,而老婆婆则不会了,因为她们的面貌距少女差得太远了。但是,我认为,从音乐专业的角度讲,张玮音乐的独特性、辨识度、唱功、表演、造型、前程及人气远大于梁博。他演唱风格与舞台形象均远远高于梁博。而其失利的原因,我认为是他身上那股永远不会消灭的高傲与不屑。狂子就是狂子,任何做弄与世俗都不会顾忌。即使面对决定他命运的几位高高在上的、让世人崇拜也庞坏惯了的导师们。于是,在高音狂人倒下去的那一刻,把一首《私奔》唱得平平淡淡无任何特色的小眼睛梁博,不知为何,便成为了一匹所谓的黑马。但是,我一直自信地认为,事实将会证明,未来中国的歌坛上,张玮一定会比梁博的影响力大而远。因为,是好声音这个新鲜而与众不同的大舞台,让世世人认识到到了一个真正年轻有为的音乐奇才。是真正的天才,要么你一开始就把他圧住打死,不让他现世,否则,天下最终一定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