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诸子哲学思想再探(文庙讲座稿)

(2011-04-16 06:21:45)
标签:

中国哲学

太原文庙

国学讲座

哲学观

天人合一

赵明生

文化

分类: 小札

应有关方面的邀请,星期日(4月17日上午)将去太原文庙(山西国学大讲堂)进行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这是有关讲稿的部分内容,先发这里,待大家指正。

 

一,中国古代思想特征

哲学:有哲而难学—--聪明而无序
宗教:有教而无宗----知规而不一
神学:有神而无韵----敬畏而随意
文化:有文而皆化----杂乱而无章
经济:有农而无商----贫穷而固步
政治:有王而独夫----胆怯而隐约

原因:智慧、博大、悠久、功利。

导致的思想特征:史上唯一,纷繁多彩;类中独有,渊源流长;博大精深,难究其源。

思想诞生的程序:
          思想←----智慧←----灵气←----元气←----道←---天宇

 

二,中国古代诸子哲学的基本特征

 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与发源于希腊盛行于欧洲的西方哲学,并称为世界的三大哲学传统。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从研究内容来看,概括先秦至近代,三千余年的中国哲学主要探讨了以下问题:
    (
) 世界本原问题这一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世界起源于什么?二是世界存在及其发展变化的根据是什么?归结起来,先后主要有八种观点: 
      
天本论 

  道本论

   气本论

  无本论

  理本论

  性本论

  心本论

  以太说

   所不同的是,气本论者合一于,理本论者合一于,性本论者合一于,心本论者合一于心,实有论者合一于实有
    (
) 天人关系这是世界本原论的进一步深化,与世界本原论紧密联系在一起。主要有天人感应论天道自然论天人合一论
    
   () 名实关系名称、概念与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论题

   () 形神关系即形体与精神的关系。

   () 知行关系。主要涉及知识来源、认识过程、求知方法和验知标准。

   () 动静关系。大多数哲学家都肯定天地万物的运动和变化,肯定动与静是运动变化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蕴涵、互相转化的两个方面。但对动与静何者为本、何者为主的问题却有不同看法。

    () 古今关系。关于历史的变迁,中国传统哲学有三种不同的观点:退化论,循环论,进化论。

    最后,归结起来说,中国古代诸子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②哲学始终没有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没有像欧洲中世纪那样变成神学的婢女。      
    ③以伦理为本位的人道主义。
   ④知行统一的认识论。

三,我们现在奉行的哲学观:

一分为二,辩证唯物,(具体内容略)

四,一分为三的基本哲学观:

根据有关理论,我们提出一分为三的哲学,基本内容是:宇宙是物质的,是复杂的,相互混合的,发展变化的,但内部成分有时它也是可以分离的。它绝不仅是由我们的肉眼所看到的那简单的物质组成。按照其性质与特征,大的方面我们可将它分为三种不同质与类的物质,即阳性物质、阴性物质(就是我们所称之为心、念、魂、魄、精、神等物质)、与阴阳混合物物质(是不是暗物质?)。 
    那么,事物也自然是一分为三的,三者相互统一,又各自不同,相互影响,又各自独立。三者相互作用,随时不断发生变化,三者都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主宰决定事物的性质与变化。三者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只有作用的不同,而无高下的区别。那类不为我们所见却能为我们所感所觉的灵类物,常常决定着事物的本质。认识它,不能通过人的眼与手,只有借助心灵去感知。而为我们所见所触的这类物,则常常显现出其一定的外部形态,而成为现实的组成形态,认识它,只要用我们的肉眼与手等则可。而第三类物质,因为它的特别,一会儿寄身于前者,一会儿又借助后者存在,所以,认识它,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才可以,其方法是心与眼与手等结合,即中国古代留传下来的所谓五觉:触觉、视觉、嗅觉、知觉、感觉。前三觉认识实在的物,后二者认识灵物,第三类物的认识则要借助一新的认识方法:神觉。六者一觉比一觉层次高,但又相互统一于一体。

以上学说是为一分为三的基本哲学观。与传统的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有联系,但也有区别。

具体阐述待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