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与树叶的关系

标签:
林庚洞庭树叶赵明生摄影文化秋天北方天地万物 |
分类: 随笔 |
秋风一起,寒霜一降,百花便要凋败,树木就会零落,曾经葱茏一片的大地就必然要现显出一副萧索的味道,想要永远保持住春日那灿烂的景色似乎是不大可能的,这是大自然千年万代不变的规律,谁也不可违背。然而,秋天一定就是凄惨悲凉的吗?落叶一定就是腐朽无用的吗?
前些天,读屈子的《湘夫人》,那句千古名句再次浮现眼前:“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浪漫诗人的笔下,那位美丽纯洁无比的“帝子”,就是伴着这轻盈袅娜的秋风飘飘而来,款款而至的。为迎接舜的这位高贵无比的妃子,湘君(也是屈原)专门找了这么一个秋意渐浓,清凉透魂,涟漪浅浅,木叶飘零,有树有山有水,也有怀恋怨慕,凄艳哀恻之情,更有无限美好诗意的多彩季节。这说明,在诗人的心里,那秋天虽有无尽的悲意,可是并非凄婉不可胜。同理,《诗经·蒹葭》里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写怀人之情,里里外外充满了凄迷哀慕之感,令人嗟叹惆怅难已的同时,却也有那么多缠绵神往的美感产生。世界上的事就是这样的,悲与喜虽然可以分开,却也经常同步而行;好和坏判若云泥,可它们又共同拥有一片蓝天。谁有巨大的神力,能把它们一一分别得那么清楚呢?朱翌曾云:“风本无形不可画,遇水方能显其质。画工画水不画风,水外见风称妙笔。”虽然说的是绘画,其实也表明了这个道理。
这些都是因了造化的恩赐。神奇的上天,把由它自己精心创造出来的万物,按照一定的规律,依着巧妙而有序,严谨而有机地的规则,根据万物的特点、本性及作用,将具有同样属性或不同本质的事物进行了认真的分类,组合与归纳,然后把它们一起降临人间,由我们来分享其中无尽的滋养。对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重视并且引之为人生的导向呢?
是的,既然风与水不可分离,那仁与智也就亲密得如一对孪生兄弟了。如此说来,诗与歌可算是一体,韵与音本属一气,爱与亲同居一家,那么,草与叶呢?是为同长一地了,不,除了相同的生长环境与条件外,它们还同位同性:低下微弱,平贱普通。如果再要加上其他一物的话,我想除了石头,就别无他物了。草、叶、石,一柔软至极,一清纯高扬,一坚强异常。三性合体,再深厚的泥土也埋不了它,刚烈的寒风也吹不破它,再坚硬的刀剑也砍不倒它,在这个艰难而多灾的环境中,它们紧密团结,互为一体,荣辱与共,力量无限。于是,我们的这个世界也才那么得和谐美好,丰富而无限。就似如草木树叶一样平凡微小的农民工人及众平头百姓,出身的低微,祖辈几代的贫穷,体弱力乏的条件,无权无势的现实,决定了他们只能日日月月,年复一年地与那片默默无闻,无私也无奈的地打交道,借此来换取最低的生存所需。一旦将他们从这块土地上分离出去,或把他们建筑在其上的房子铲除掉,那他们就成了无本之树,无树之木,无木之叶了。失去了家园的生命便必然似深秋里随风飘荡的片片树叶,或是孤魂野鬼一般,四处飘零,啼零呜泣,苦不堪言。如果有人要说,他们也可以到那水泥筑成的群牢里去的,那便是没有认清他们的本性。不是说,他们就不配享受现代化所带来的幸福,而是说,我们绝对不能忘记或割裂了这些生命生存所需的本来因素和意义。
说到树叶,想起诗人林庚的《说木叶》一文,文中诗人从各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木叶”与“树”与“情思”等之间的微妙关系,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古典诗歌无比的神秘与高妙,细微的诗言里具有甚大的暗示性和无限的联想意义。文章细致入微,详实精密又有序,几乎达到了与良心说话的地步。由不得让我的良心也发现了一回,并在它的驱使下,去看看诗人的本来。
林庚出身世家,其父林宰平,精书法,能诗文,身在北大,兼职清华,在学界与梁启超、王国维等同为清华国学院德高望重的大学者。但是,在如此环境下长大的他却没有一点盎然做派,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的行为,反到生出不少布衣情怀。先生少年英发,1928年考入清华园读物理。两年后,林庚突然发现自己对文学居然如此难以忘情。于是开始了文学创造。他发表的第一首诗《风沙之日》,则表现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北平太荒凉,太死寂,实际上完全是个“边城”。即使身处六朝金粉的江南的他,也还是不忘烽烟弥漫的北国。一句“春天的心如草的荒芜”,让天下多少身处如光春天却心似空寂荒原的心,萋萋如云,惨惨似烟。身为贵族文人,却有一腔平民之情,这才是真诗人最可贵的灵魂。
如果从更大的角度来看待眼前的生命,我们可以说,其实,生活中的任何生命当初都是草木一芥,都是从无声的泥土和天地日月中吸收了无限的滋养而渐渐成长为高大茂盛的巨树的,在风和雨,春与冬无尽止的吹打考验中代序更替,繁荣枯萎,最后,生命全部的内涵被无情的岁月剥落得只剩下几片零零的叶子,这些把大树的生命守望到最后一刻的悉悉的叶子,则在更凄寒的北风中凄摇而落,片片成灰。其实,从另一外角度简单去看,我们知道,高大的树木与微小的叶本是很难分得清的,只不过它们有前后顺序及处于不同的时节罢了。如果硬性地把它们分开,那便如飞过小鸟的天空,什么也没有了。
那么,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为守护树木到生命的最后而凋落于地的片片枯黄之叶的结果又将如何呢?
今天早上,到公园锻炼,回来时,看到好多辛勤的园丁在大片大片绿油油的草丛中,清扫着那半黄半红半黑的叶子,随风而落而飘动的叶子很多,四散各处,或在树干的根部,或在水泥路的一边,或已让土石所掩,更多的则是与微微的草丛早已融交于一起,一起点缀着这个大雪还没有降落的时季。绿的小草,黄金的树叶,黑色的树干,再加几块白白的石头,在朝阳或落日的照映下,那种美,真的是此时的世界里一份难得的清静和享受,虽有些凄凉,可是显得异常的和睦、温馨。但是,不能,它们还是被工人们用铁丝爪子一一从各处生硬地挖了出来,堆积到一起,然后装进一个大大的袋子,抛到汽车上,送往另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被不知名的人除掉或彻底毁灭。
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颗纯真至洁的爱心的湘君,为迎接临波仙子湘夫人的到来,在淼淼潺缓的洞庭波浪间,特用紫贝砌成庭院,用桂木做屋梁,用辛夷作门楣,用白芷饰卧房。那么眼前的这些树叶呢?被迫离开自己家园的它们会到哪里去呢?枯败的叶子被化为沼气或燃烧时会哭泣吗?秋天过去了,冬天什么时候能不再回来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今天是十一月一日,按政府的规定应该输送暖气的,可是,能送来我们想要的温暖吗?走出公园,望着灰蒙蒙的天,满脑子都是这些问题。
20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