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口情怀----山川篇(长篇文化散文)
(2010-06-03 19:52:26)
标签:
文化散文黄河文化走西口情怀沟谷碛口村落赵明生文化商镇历史 |
分类: 随笔 |
对碛口的认识,首要的原因,是因那条闻名古今的天河。这条天河世上绝有,绵长万里,深不可测,为一个最伟大的民族所崇拜。她是她们的祖先,更是她们的母亲。她用自己的每一滴乳汁养育了几千亿万生命,到现在,她仍然奔腾不息地从我们的身边流过。对她,我们没有一个人敢仰起高高的头颅对她表现出一丝的蔑视。
她叫黄河,蜿蜒曲折几千公里,由经雪山、草地、沙漠、平原、群山、沟谷,再到汪洋大海。没有她,我们遥远的过去不敢想像,美好的今天不可想像,久远的未来还是不敢想像。由她哺育而成的碛口,没有她,则更不可想像。
说起黄河的壮观,那还要数位于整个流程中段,距碛口南一百多公里的壶口,因其雄险无比,故称黄河第一碛。但那仅是一种自然的壮观,而无一点人文的色彩。碛口,又称大同碛,是黄河第二碛。“大”而“同”,则表明了它的壮阔与情怀。大,是因为河道由400多米宽,一下子缩成80多米,落差十多米,缩小的原因是那些由湫水和黄河水冲载而来的大大小小的石头,石头一堆集,就成了阻止河水前行的拦路虎,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此不复回,岂焉能因几块石头的阻挡而退缩?于是,猛士无所畏惧,稍转个弯便一路直奔而下,那千层浊浪,万里怒吼便久久地回响在两岸的深谷巨壑间。咆哮声如天公发怒,流水似万箭齐发,一块块大小不等的顽石便被丢在身后,裸露在炎炎的太阳下,呻吟着悲怆与无奈。
碛口有别于壶口的伟大就在于这里。越是艰难越向前,越是无路路越险。有路就会有人走,既有人走过,那就一定会留下生命的印迹,并给人以无尽的启迪。于是自然便赐给予了历史书写奇迹的笔墨和硕大无边的纸张。路是生命走出来的,黄河是世上最伟大的生命之一,碛口是黄河的大路,是生命走向未来的出口,谁人也不可把它阻挡。
观过黄河的每一步经历,或汹涌奔腾不,或静谧流淌,或急风怒吼,或九折喘息,或直扑而下,好似均那么的无情,实则铁面无私的外表下,都是大方的奖赏,慷慨的赐赠。山西,不愧为古老丰厚黄河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它见证了黄河的每一种骄傲的步态和亲切的身姿,从最北端的偏头关入境,到老牛湾急转身,再经陕晋大峡谷的长长怒吼,奔涌到了这个两岸高山相对出,一片冷河入梦来的碛口,变成了“大”与“同”的雄浑风格。大,就是她更加磅礴的气势,伟岸的身躯,势不可挡的浩荡在回响;同,就是她温婉的情怀,纯美的笑容,柔曼的身姿。刚与柔,强和弱,大与小,动与静在这个神奇而普通的地方达到了少有的一次统一。这是自然的和谐之声和人的灵魂得到了交融的第一声合唱。
黄河从马家庄村入小沟进入临县境内,基本一路平川而下,到碛口时,河面宽平均仍可达五百多米,平均流量九千多秒立方米,并且就在碛口镇的胸前稍稍转了个小弯,喘息了一口气,水位便一下子升高许多,可以浮载停泊二三百艘大小船只,于是,一个天然的良港便自然形成。从此,碛口便显示出她的不凡与神奇了。
碛口镇,东面紧紧靠着高巍的吕梁大山,西面亲临着九曲万里黄河,左边有绵长的湫水从东蜿蜒而来,右面则是黄河一望无际的宽谷大涧。对面便是古时的秦地,同样是山梁起伏,绵延不绝。西通秦陇,东连燕赵,关达蒙古,南接中原,据河守隘,自古碛口便是兵家必争重镇。为防守边关,历朝必需配重兵据守,边关所需大量的粮草便由陆路运到此地。和平时期一长,西北各少数民族与内地交流的物资也便由此而运出,如遇真正的和谐时代,大量的民众便来此地居住,商人便来此处贸易。这样,找到了这处平静的港湾的生命,便开始生生繁衍,代代不息。于是,碛口,不仅是天然黄河的出入地,她也变成了人类成长壮大的美好家园。
是人类选择了自然,还是自然要服务人类,这是一个千古难明的话题,或说,它是一个本来很是简单的规律。如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呢,穷山恶水是自然的背面,它让人贫困,受苦受累,饥饿难忍,甚至绝望死亡;青山绿水是它的正面,她让人富裕温暖,幸福安康。谁能遇到她的哪一面,那是一种缘份,也是一种必然,有时真的是强求不得的。但是,自然是绝对公平的,在给予这一面的同时,也把另一面悄悄留下了。故,关键看你如何面对这一现实了。南方的充沛的雨水,满地的草木是北方所不及的,而北方地下丰富的宝藏也是南方很羡慕的,东方的鱼类是西北的鲜物,荒凉可怕的大西北出产的金玉,则又为天下人共倾羡。
碛口一方,周围百里,均无土无地,无树无草,无金无银,只有一些小杂粮散布在七沟八梁的45度的倾斜坡梁上,而且还是十年九旱,再别冰雹、霜雪、风虫、水患的不断侵扰,常常是颗粒无收,饿殍遍地。人吃什么?如何活下去?“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一曲走西口,凄婉而悱恻,让万里黄河的咆哮声淹没得无踪无影。
自然本无私,人力有差别。碛口,到处是顽石,到处是沟谷,交通闭塞,地无三尺平,人无一两银的一个小小村落,这里的生命该如何生存下去呢?这真的是一个巨大的严肃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的。也许是黄河的特别钟情,也许是这方土民的特别智慧,在这么一个穷极至甚的小小山沟里,却涌现出了世上的一大奇迹,从这块贫瘠的山石板上,竟然冒出了一个黄金如土,白银似石,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聚宝盆,惠及当世,波及四里,泽被后代。“天天来船筏,昼夜响驼铃,商贾遍天下,人称小天津。”这既是自然神奇的造化,又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生命,既然为天地所降,那么,他就一定有其生存的条件与幸福的缘由。珍惜自然,热爱自然,这一法则,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改变的。
靠山吃山,山就是取之不尽的天然粮仓;靠水吃水,水就是我们通往幸福之地的金黄通道。天下没有无用的山,也没有无用的水,山与水的价值如何,全在于这里的主人如何。人,既是自然之子,也是自然的主人,当然,有时他还会成为自己命运的魔鬼和恶神。碛口,有大同碛天然之堑为阻,有黄河水天然形成的码头,有陆路外运的良好孔道,有晋中平原丰富的物资来源,有黄土高原丰富的物资来源,有整个北方地区偌大的消费市场,更有如山石一样坚硬不屈,如流水一般阴韧不断,更如群山起伏不息的如铁的意志与品格可贵的吕梁精神,成为晋商西南的重要大门,西北数省繁华的水陆码头,天下商贾的集中地,金银财物的聚宝盆,是偶然 ,也是定然。
巍峨的太行山,让三千万父老有了不屈的脊梁;磅礴的吕梁山,让三晋大地有了起伏的身躯;古老的黄河又给她增添了生命无限的活力,由是,黄河文化得以滋生,壮大,中华民族得以代代久长不绝。碛口,你绝对可以称得上一个象征的,一个内涵特别丰富,思想特别深广的一个抽象的符号,一个永远也不会让人迷失方向的永恒而清晰的座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