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时节人纷纷(三)

(2008-04-08 10:20:37)
标签:

传统

清明节

花卉

文化

社会

历史

山西省

赵明生摄影

分类: 随笔
清明时节人纷纷(三) 

而这条法所起的作用却并非一些学者们当初期盼的那样。没多久,有关部门说景点不胜其负了,百姓骂票价有增无减了,政府怨到处人满为患了。可众商家高兴呀!教育都可以产业化,假日岂能不商业化?想改变这一既定的法吗?这个人他不是笨蛋,就是与钱作对。睁开眼好好看看,满地球上哪里还能再找到这样轻松赚大钱的绝妙良机?

记得民间流传(这知这些传言有无它存在的价值)着这么一句话,叫王八配绿豆,越对越眼顺。原来放在这里也很合适的。这世上也许真的是有买的人就有卖的主吧。只要赚了钱,哪管精神与祖先,只经济发展,谁理心灵与文化。从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到现在,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好长一段时间里,国人就是这样赤膀上阵,大踏步走过来的。至于有无遇到灾难,或流了血,伤了身时,想到了它们没有,那就不是这篇文章里所能说清楚的了。本人在此想说的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了,我们才好不容易把这么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好节日给法定下来?我们不是有最科学的哲学与什么主义作理论与思想指导吗?不是有代表世界上最先进生产力与发展方向的组织吗?不是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行政管理成本最大的先进体制吗?早知这样是好的,这些人与组织干啥吃喝去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哪去了?而在这漫长的历史行程之中,最为低下、普通、鄙贱的千万亿百姓,却在那里日日恪守着祖宗留下来的这份珍贵的遗产。看来还是我们的老祖宗说得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呀。

说了半天,还是回到这个让人泪下淋淋的清明节上来吧。

早就知道,自己脚下的这块地方,就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好多大众化的节日、民俗就诞生于此,陪伴世世代代的祖行走过了千百万年的艰难旅程。今天听电视上的专家一说,更是确信。原来这个既清又明的大好节日与本人所在的地方有极大的关系的。什么寒食节、介子推、踏春、蹴鞠、秋千、杏花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哈,这片黄土地可真的是块珍藏着无数精神珍宝且永远也取之不尽的宝地呀,可为什么国家却对它没有给予一点点的厚爱与特别的关照呢?只是知道索取,什么煤、电、铁、水、气及各类矿藏,要啥就得给啥,而且是毫无代价,一取就是半个多世纪,至使这里百姓的收入处于全国倒数的位置,山河破败,环境污染更是全球罕见。而对它无形的精神与文化的财富却从来没有给予过特别的重视与保护过。如金五台,大云岗,古晋祠、旧皇城、高平遥、北恒山、中晋商,南普救,东太行,西吕梁,哪一处的开发与保护程度都处于其他省份的后面,让作为一个山西人感到脸上无光不说,还因此穷困、封闭、落后。不是说文化能脱贫吗?不是说传统值钱吗?不是说古迹受宠吗?在这里却恰恰相反。地上地下那实实在在的东西随便挖几火车皮送出去,远远要比那些无形的文化吃香得多,为人重视得多。文化大省却成为了贫穷大省,这里面虽说与当地的人民有关,但能说与上面政府的决策无关吗?   一定的政策决定影响着一定的经济和发展方向,眼下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度单条腿颤微微走路的现实,能不让我们为之捏一把大大的湿汗?

 

清明时节人纷纷(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