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意地生活(湖南高考题)

(2007-06-15 15:31:34)
标签:

高考作文

高考试题

试卷

诗歌

摄影

感悟随笔

文化

谈天说地

休闲

生命

分类: 随笔
诗意地生活(湖南高考题)

诗意地生活

    临近高考时,我给学生猜了个作文题:读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你有什么感想或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让他们好好准备一下。但7号那天看到的却不是这个题。好多学生失望了,说“白准备了半天”。真的吗?昨天看到湖南高考作文题:“诗意地生活”, 上午又听到一则消息,说青海省准备近日举办一次大规模的中国新诗节,以此来扩大本省的知名度,并振兴正在萎靡的当代诗歌。话便从此说起。
     诗从起源上说,表面上看是劳动,实际上是心性。动物也劳动但没有诗产生,人想增加诗性,仅靠劳动也不成。诗意是苦难之后的那一份由衷的幸福,是生命内在的精神灵魂最美丽的放纵。这便决定了它的双重特性:精神与物质。而这是个很大的问题,通俗地说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上纲上线说,又是个唯物与唯心的是非问题。短短几百字能说透吗?能的,真正的真理就那么一两句话,谬论才用得着反复论证的。

      一个人,从他诞生的那天起,其实生命的好多因素就早已注定了。比如性别、个头、体态、性情、爱好、特长等。或从天地那里继承,或从父母那里遗传。后天漫长的教育培养及自身努力的过程,好多时候只是把它的先天诸因素开发或增进而已,要想重新创造一种品性、心意、精神、能力、天赋等,那真比登天还难。这便是天才与人才与庸才的重要区别,也是各类才质不同的根由所在。
     人,这种奇特的生物体,本来就是由这两种东西组合而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一体,本无谁是第一,谁为第二,谁可以绝对决定谁的道理。由此生命才会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追求。少了哪一部分,都是一种残缺的不健全的生命。
     由此推理,一个命题就出现了:生命有天生的成分,道路靠自己去走。哪一半自己能把握,哪一半自己无法控制,这是生命最大的秘密,故人类最大的困惑不是认识自然、社会,而是认识自我。清楚自我的精神追求到底是什么,有多高多远。特别是在现在科学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更不能放弃精神,追求物质。发展是硬道理,但诗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与终极目的。要知道,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吃饱渴足了却永远的无事可干。
      说白了,人就是物质与精神混合物。想生存就得劳动,一劳动就想抒发性情。这样一来,劳动当了诗的母亲,诗变成了劳动的宠儿。一家人要想幸福和睦永久,那相互就不可分开,或产生任何矛盾。一味地追求诗的海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失去了恋人的痴爱,于是山海关冰冷的铁轨上,春花失容了,宽广的大海不能再次面对了。想占尽天下所有财富的和珅、严蒿父子、成克杰、胡长青等,没有了那为陌生人祝福的心愿,不想打柴喂马,便只能是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
      青海省能在商品大潮如此汹涌的时代,举办这么一个以精神为主的活动,这是一种非常精神的追求。好多企业一听说后便纷纷给予大力的支助。这说明,一个这个以诗为史的古老国度,还没有迷失她正确的航向。当然,一味的诗意地生活的人,也很难找到真正的幸福的。
      诗是很雅的一种艺术,更是一种非常高贵的生活。没有诗我们会像猪狗一样低俗;为了诗,又有好多人神经错乱,心性痴迷,失去生活。故雅与俗也是人生幸福与痛苦的一条重要分水岭了。怎样走过一面是广袤无垠的传统田园,一面是陡如刀削的万丈悬崖的人类这段漫长的通道,也该是众多诗人与庸人共同思考并做出选择的一个问题。
      话说到这里,时间也到了,卷也能交了。能打多少分?要看批卷老师的诗性如何了。而这一点,命运又自有安排,自己能主宰得了吗?还是由它去吧,只要心中有诗就行了。
 
 

 

 

 注:以湖南高考作文题“诗意地生活”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