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赵明生
赵明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774
  • 关注人气:7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7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07-06-09 18:49:37)
标签:

高考

试卷分析

文化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家庭

教育

成长

分类: 摄影作品
2007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07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全国卷,第一套)
       概述:纵观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我们发现,今年的试卷和往年相比,无论是题型、题量、试题的结构,还是所考查的知识点及相关的内容,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体现了考纲所规定的有关原则,较为平稳。总观全卷,我们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感觉,就是今年的这份考题,语文各有关知识点的覆盖,所选文段,考查范围的大小,程度的深浅,难易的搭配及各个分数段的区分度,题量与题型等都较为合理科学,不论是字、词、句、背诵等基础知识,还是段、篇、章、艺术手法等的理解、表达、应用或写用等,都没有什么深、偏、难、怪之类的试题,考查面广,难易适中,难度不大。如果硬要与往年的高考题对比的话,本人感觉要比去年容易一点。具体体现在基础知识、名句背诵、古诗词阅读、文艺文的阅读,第六大题的语言表达等方面,其难度均有所下降,可以说基本体现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重视应用这一目标。
    与此同时,本试卷还加重了对文化性、文学性、人文性、实用性等的理解和考查。在去年突出语文的逻辑性、思维性方面更突出了语文的简明性、准确性。与去年比,近而不同,类而有别。这是其作为教学指挥棒所注意到的地方,也是其合理的地方。此卷在思维能力的考查上,注意了对语意的理解与概括,知识要点的准确把握。突出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结合,通过很是平常的知识,来考查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与掌握的情况。与平日的教学有一定的关联。好多知识都是考生平常生活和教学中学过、见过的。这也体现了语文的社会性,基础性与实用性。对指导今后的语文教学及考试起到了较为积极的引导作用。
    今年的这套语文试卷,语音、标点符号、文学文化常识和上年一样,仍然没有考。文体的考查也还是限于科技说明文、记叙性散文、应用文体、古代诗词,没有出现其他新奇的文体。总体概括说来,平稳度和去年相比,相差不是很大。经初步了解,大部分考生都感觉不是很难,好入手,答题时思维也较为畅快,时间也够用。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即使是这样,想要得一个较高的分数也非易事。故我们不要太抱有乐观的态度,把语文分估得太高了,进而影响志愿的填报。
     根据07年考纲“稳中有变”的原则,今年的整套试卷“稳”体现得较为多些,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说了。下面主要说说“变”。今年的“变”我认为是“微变”,即总体相同的情况下,细微之处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文艺文的阅读比去年要容易了一些,所选内容虽然也是现代散文(可惜的是没有标明作者,这是很不应该的),但内容较为简单,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紧密关联,没有去年林清玄笔下那种空灵、深奥的感觉,使得人物、情感、景物、生命、哲理几者的结合巧妙而深刻,仓促间让人难以理解。它只是从对大西北景物,特别是胡杨林、民勤人、戈壁石等外部特征的描写,过渡到对生命的赞颂(这一点,是去年与今年两年所选文章的共同之处,我们应该给予特别的重视),中间的过渡与升华较为简单,这一较为简单的过渡,就使得一般的考生只要认真读一篇,就基本能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故一般情况下不会走偏的。所问四个大问题也均无什么深奥、怪异、难理解的地方,都是我们平日常见的问题,常思考的角度。如此下来,这个题的得分率估计应该比去年要高一点。
     第二,和往年相比较,12题诗歌阅读的考查的角度又回到过去的形式上来了。共分两问,分别从思想与艺术两个角度去考查,分值也没有变化。题目的设置上,也很普通、易懂,且还给予了一定的提示(如“咨嗟”“休对”“情”“景”等),学生在进行审题、回答时也就容易把握了。难度上,也较去年降低了一点。第二,去年18题是填关联词,那种题型多年没有考了,一下考出来,让好多师生都吃了一惊。细细想想,其用意很明显,通过对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的考查,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在逻辑性的学习。这也是学习语文中应该培养的最基本的一种能力,很有必要进行考查。而且这种考查的方法与往年的那种近义词的辨析难度要大一些,答案还不是唯一的,故得分也就不那么容易了。今年又是出其不意,成了对一张便条的判断与修改。更贴近现实,把语文的教学、考查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题目虽然简单,答案却较为严格,四个错误全让出来,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要想全部回答正确,既要有一定的古文化知识,还须有应用文常识。这个题对加强学生的古文化知识与修养,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平常化,校正语文教学远离现实生活这一不好现状,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再者就是19题,它与上一题体现出的思想基本相同,更加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基础,一定要关注现实生活,不能把它简单地当作一门空泛的语言课来教来学。此题考查的看上去就那么几个最为常用的“的”“将”“为”“过”等字词,其实,只这么一篇有关生活常识的小文,要对十一处特别划定的字词,进行两方面非此即彼的分类,也完全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基本的语文功底和语言文字应用的实际能力了。平时学习语文时不那么认真的学生,突然面对这么一道试题,就不那么容易下手了。要想回答得完全正确,就更不容易了。对生活中有关简单平常的字(如“的”)的考查,在早些年的高考题时出现过。只是近年来没有出现,这就使得部分考生不大重视这类问题了。把这一类题目当作高考题来考,我认为是很不错的一个创意与举措。作为一个合格的或说优秀的中学生,不会咬文嚼字,没有一定的选字炼字的好习惯,那肯定是学习中的一大缺陷,也是学不好一种语言的,更何况是博大精深的汉语。
      还有便是20题的仿写,考查的是比拟与对偶两种修辞手法。比拟这种手法去年刚考过,今年再度出现,真可谓是既在预想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这也告诉我们,对这类最为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考查,我们一定要从根本给予重视,不能抱着猜题押宝的想法来应付。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来写,应该说是比较简单的。但主要在于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上,这一点才是真正较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比拟既新奇,关系又紧密,而且上下两句还得形成对偶,这才可以得到满分的。如果平时没有经过类似的严格训练,仅凭考场上一时的灵感突至,或死板对照模仿,是很难得满分的。一看很简单,落笔后却有好多问题,这是答这类题中常见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去年相比,这一题也相对要简单一些。
     与去年相比,今年试题最大的变化应是作文。今年的作文主要是由文字材料变成了漫画材料,这一点出乎好多考生的意料。有好大一部分考生因此而不知所措,更有的不会审题,或在审题中出了差错,因而跑了题,丢了大量的分,叹惜不已,抱憾终身。
     从作文类型上看,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是“话意作文”(或曰“语意作文”,笔者自定义)。即只提供一个材料,然后让你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从某一方面,某一角度,自主立意,确定文体,自定题目作文,但不允许脱离材料的有关含意。与早些年那种必须抓住所给材料的中心意思进行写作的材料作文、近年来为我们司空见惯,流行很盛的话题作文和去年个别省市出现的命题、半命题作文都不太一样。此类作文角度更多,范围更广,可写内容更丰富,也大大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更大限度地考查了他们的思辨能力,为考生提供了更可发挥他们特长与才华的广大空间,可更有效地考查出学生语文方面的素养与写作能力。这种新的作文类型的再次出现,告诉我们,它也许就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高考作文类型一种新的方向。对此,我们不可不给予特别的关注。尤其是对所给材料的类型,更是五花八门,无所不能,我们不能只局限于文字一种形式。
     根据试题所给作文的材料(漫画)及要求,我们应该从下面的角度去理解且立意:“成长与教育”。与此相背或相反的,则就要怀疑走题或半走题了。因为从孩子这方面的角度看,有“自主”、“独立”、“自强”、“经受住考验与打击”等可立意;从社会、学校、家庭那三方面的角度看,有“正确认识挫折”、“不能太溺爱”、“责任”、“环境”“教育”等可立意。但把二者结合起来一看,就必须围绕“成长与教育”这一主要内容来进行了。这样审下的题,定下的位,提出的观点才不偏,不跑,不远离主旨,也才是较为全面合理的。如果全文大谈责任、爱心、环境、独立、个性、奋斗、品格等内容,不和“成长与教育”结合,就有跑题的可能了。其中,如果把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分开也是不好的。要知道,这是与孩子相对立的一个组合,一个整体,事物的一个方面,不可把它们分开的。就像去年的那个寓言,把鹰与猎人与孩子几方面结合起来辨证地思考问题,才是最好的,最科学化的一种思维。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是通过漫画这种特别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思维的,加入了讽刺这一手法,又使得审题增加了一点难度。

    故这幅漫画看上去很是简单,但其中的寓意却很是值得让人沉思。因为一个人的成长与教育的问题是一个很社会化的、很复杂的、很大的问题,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得是人人有话说,篇篇意不同。把它作为一个高考作文题来作,一来它揭示了当今社会上的一大焦点问题:孩子的成长与教育;另一方面又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说,有情发,有感悟。考生既可从理论上深入地去探究这一问题的有关根源,也可叙写生活中的好多真实的事件,各类文体也都较为适用,在文体上也不易走偏。如此,综上所述,今年的作文题是很不错的,在体现高考题的创新与平稳方面也是成功的。既有新鲜感,亲切感,又不脱离生活,同时还有更广大的思维空间让万千学子去思考,写作。这是今年整套语文试卷最成功,最为人叫好的彩点。这一次大胆而有效的探索,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就不再赘言了。
   以上所析,如有不妥,敬请各位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告有关同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