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道”,不知“道”

(2007-01-29 10:19:28)
分类: 杂文
知“道”,不知“道”               
               知“道”,不知“道”

 赵州从谂问师父南泉:“什么是道?”
 南泉:“常心是道。”
 从谂:“有目标可遵循吗?”
 南泉:“有目标就错了。”
 从谂:“没有目标可循,又怎么知道是道呢?”
 南泉说:“道不在知的范畴。知是一种妄觉,不知才是真正的智慧。得道的人虚怀若谷,不被任何事物所束缚、阻碍。”
 赵州从谂当即明白了大道。
 
   今天本是休息日,但学校让全体教师去听报告。作报告的学校专门请来的清华大学附中一位心理学专家。报告的题目是“从事教师职业 减除心理压力 及职业的发展”刚坐下,就看到这个不三不四的题目,心里感觉特别的纳闷。说与一位外语老师,这位老师也是一肚子的不解:什么语法呀,让人五眉三道的不知所云。也许这便是专家们的特点吧,安心坐下,且听下文分解。
    “张老师是中国心理学会学员,清华附中高级教师,北京市心理学会理事,XX区心理XXX长……”校长的一番介绍,自然地带起一阵不响不亮的掌声。
   “这是与中国教育XXX学会XXX的合影”,“这是到云南讲课时与当地领导的照片”,“这是在中央电台所做的节目”,“这是与白岩松做节目后的合影”……很长一阵过去了,这位专家还是没完没了地介绍着自己的经历与行程。人群里出现了一阵不大的骚动。“我参加工作三十年,五十多岁读心理硕士研究生”。又是一闪光的卖点。台下的吵声又变了味。
   “下面请老师们举起双手,跟着我做一个动作……”,“下面请老师们举起左手,对着旁边的老师,连续十遍地大声说……”,“下面请上来一位语文老师,配合我一下,把这几个词朗读一遍……”,“最后请全体起立,拉紧左边与右边人的手,共同大声地唱一首歌……”
    眼看着时间已近中午,无聊至极的我提前退出了会场。宽大的走廊里,很长时间了,也没有听到有一丝的歌声响起。
 
    昨天有几位研究生来学校应聘,学校通知让我充当评委。七个研究生讲的是《论语》里的同一篇文章。大都讲解得声情并茂,头头是道。讲课完毕,一个老师向其中一位提出问题:“《论语》里的‘论’字怎么讲?”
   “论述的意思。”
   “不对。”
   “在这里可以当讨论讲。”
   “还不对。”
   “研究?探讨?”
   在一所全国有名的大学已读了四年本科中文系,又在一所更有名的高校读了三年古汉语文献研究学的这位精干漂亮的女士不知所以了,一脸的茫然。
   “你们导师没有给你们讲过这个字的意思?”
   “没有!我的导师是全国著名的XXX……”
 
    下一位是戴着眼镜,外表很斯文的女孩,她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尽情发挥完后,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情。我问了一个问题:“‘习’字怎么讲?”
   “学习。”
   “还有呢?”
   “复习。”
   “?”
   “就是复习的意思呀?”
   “学而优则仕里边的‘优’怎么讲?”看到她为难的样子,我又换了个问题。
   “优秀,超过他人的,出众的。”
   “‘优’字还有其他意思吗?”
   “……想不起来了。老师,你能告诉我吗?”
   “哈哈,等你来了太原五中,我再告诉你吧。”
 
   下午到一所学校讲课。看到墙上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讲到“勤能补拙”一句时,我指着墙上问学生:“你们相信这句话所说的道理吗?”学生大声回答:“相信!”
   “如此,那你们个个都是天才了,这个世界也早被无数的天才挤破了。但为啥这个社会还是眼前这个破烂样子呢?”
   “它的后一句你们知道吗?”
   “不知道。”
   “是这样的:但百分之一的灵感远胜于这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它的意思是:孙悟空用手中的金箍棒,把世上杂乱的东西一扫而光,天空出现了一片清明的景色。寓示某种伟大的理论,把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不正确的思想一扫而光,天下顿时红日东升,万里晴空,真理现身。
    哈,是这样的吗?回想起当年的现实,我不知道这首诗该如何去理解了。
 
   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短文,里边提出一个问题:“自己是应学理还是学文?当班主任的数学老师说,学文都是空的,什么也不是,将来到了社会上,对自己及整个社会不会有多大的贡献的。比如,一个理科生,他会知道这个电视机为什么会出来声音与图像,坏了能自己修理。知道MP3的原理,会使用好多现代化的通信及其他前沿工具。而一个文科生却只会开机、关机。是一个很愚笨的人,只会使用,而不会发明。”
    看到这个问题后,配合《胡同文化》这篇课文,我专门布置了一篇作文:“五中文化”
   好多学生不会写,还有的在作文本上提出了一些问题:如什么是文化?文化有什么作用?上课时。我大声对他们讲:“文化本没用,是那些无聊的人空想出来的些东西,你们写不出来是正常的,难为你们了,也白白浪费了你们的好多时间。今后你们一心一意学好数理化就行了。老师也只把你们当聪明的猴子对待得了,行吗?”
   “不行。”
 “为什么?”
 “???”
 
   当写完这篇杂七杂八的短文后。我也不知道,以上所言,我到底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了。至于读者知道不知道了什么,那就更管不了那么多了。对不起,再见。
 
 
                          
 
                                             2007、1、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花与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