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絮语“以小见大”之三·亭 中

(2012-01-21 10:07:19)
标签:

寒江草阁图

草亭

秋霁图

中国画

色彩基调

文化

分类: 池砚春山

 

絮语“以小见大”之三

 

亭 中

  几株老树,半抹斜坡,云雾缭绕的湖面,几峰远轴若隐若现,坡上立一草亭,从中散发出孤寂冷落、哀愁淡淡以及地老天荒的瞑漠……这是迁居时朝光贤弟送我的《秋霁图》,悬挂于“痴儿斋”,每每独处,凝神此图,便有一种清如水碧、洁如霜露、轻贱世俗、高步独立的感觉。朝光的幽亭秀木取法于元人,自在化工之外的一种灵气,品若天际冥鸿,我与之共鸣,确有“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之大美。由此而联想起明人赵左的《寒江草阁图》:昏黄朦胧的色彩基调里,枯树藤蔓,雾绕寒江,远方的山峦隐约可见,一线石桥横显谷底,半山峭壁之上,但见瑟瑟槁草半露一方草阁,那淡墨一点便是亭中的人了……

     中国画讲究气韵、讲究空灵、讲究含蓄,就像中国的园林,西方人搞不懂,说是“中国的每一个园子都有无限多的可能性”,这倒是道出了真谛。不是么,就说这半山草亭,虽小却空,空,便能纳万境,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苏东坡说:“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天地得全景”,人坐在亭中就像坐在世界的中心,四方八隅,唯我独大;老子曰:“大曰逝,逝曰远”,神秀有禅语:“屈、曲、直”,“屈”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曲”是人与自然和命运的抗争,而“直”则表现为永远的理想境界。

    “人”在宇宙中能算得上画面上那个“墨点”吗?不过,“人”在亭中便可“唯我独大”了。古人的生活节奏相对悠闲舒缓,有时间去思考、品评、推敲、总结一些空灵的东西,今人呢?在尔虞我诈、铜嗅漫溢的现世,还能有几人去推敲、去思考、去总结,更不用说去享受了,真是可悲之极!其实,人是需要抽象一点的东西来综合调节纷扰的生活的。在家里、在办公室仰或是官场、生意场,忙忙碌碌下来之后,常常是遗失在一种时空的空洞中,什么也不做、也不想,朦朦胧胧,傻在那里,如果有人过来东问西问,你便会说,别吵别吵,让我静一静。这种静不是休息,叫“超脱”或曰“茫然”。现实生活中的人,常常忘记或失落这种重要的空蒙状态。如果你身处悬崖峭壁或山巅绝顶的一草亭中,对着脚下的万丈峰峦,远处重叠的逶迤群山,也不可能说你当时什么也不要想,但是可以肯定,大部分时空中,你肯定是处在一种不思想的混沌境界里。在大海边、在松林里、在月光下、在晨光曦微之前、在晚霞映红之后……在繁显的生活中,有这种境界是非常养人的,它起着一种复生活力的作用。中国画中,人们特别看重这种境界的作品,马远、范宽这两位宋代名家、元代的倪云林,包括以后的石涛、八大以及近代的傅抱石都是这方面的高手,而今寿州的画坛亦不乏这样的大家和后学,如宝善老师,又如前述朝光,还有瘦堂、君法诸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