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文】浅谈认知心理治疗

(2008-06-16 12:27:27)
标签:

杂谈

分类: 抑郁症

 

    摘自:无锡精神卫生中心

 

    近年来,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我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但不少人仍然把接受心理咨询的对象同精神病、心理变态等联系起来,这实际上是对心理咨询的偏见和误解,其实心理咨询就是求询者就心理、精神方面某些问题找咨询人员进行诉说、商讨和询问,以求问题解决的过程,所以适用任何人群。心理治疗是以通过语言达到帮助他人改善症状的方法。心理治疗是一个学习过程,旨在改变当事人的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问题,也就是帮助易形成心理障碍的人群。
    心理治疗有很多种,我这里主要谈谈其中的一种——认知心理治疗。认知心理治疗是一种较新型的心理治疗方法,由美国创立,上世纪末被引入我国。主要以改变适应不良的认知为主要目标,通过耐心倾听病人的问题,给予理解,并帮助他们认识其异常行为表现,指导他们学会用新的方式来改变不良行为以及痛苦的情绪和态度,所以临床应用很广泛,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自杀企图、进食障碍、睡眠障碍、人格障碍、癔症、高血压、慢性疼痛、躯体形式障碍、婚姻冲突和家庭矛盾、儿童学习困难及行为障碍等等。下面是一个病人通过认知心理治疗病情改善的案例:
    王某,女性,34岁,近8个月来反复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透不过气,同时还有紧张、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不敢一人独处,担心发作时会发生意外,曾多次急诊心电图等检查,均排除心脏病等内科疾病,深感痛苦,到处就医,均告无效,后经人介绍到我院就诊。通过与病人深入的沟通,原来,8个月前她的一个熟人因心脏病猝死,为此担心自己也会发生心脏病,独自一人时会突发而无人救助,过分集中注意自己的身体不适,强化了不恰当的认知,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此时又出现失眠等情况。我帮助她对整个事情进行了认知过程分析,在她对自己的不适产生新认识后,先指导她做放松训练,减轻紧张、心慌、呼吸急促等,使其认识到症状是能自控的,阻断了因身体症状而强化她原有的不恰当认知,然后让她找出情绪紧张前瞬时的想法,如担心心脏病发作或担心没人救助,并努力用恰当的认知或想法替代,如“我已检查过心电图,证明我没有心脏病。”当然有时间还可让病人做一些家庭认知作业,以验证它原有的不恰当的认知,同时给予一些抗焦虑药物,使病人感到有许多方法和药物能帮助自己,树立起求治的信心,不再悲观失望。这样,经过6-8次的治疗会谈,病人逐步认识现实并非那么严重,学会改变认知和放松自己的紧张,病情得到了缓解,以后不再继续发作了,效果很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