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夜访港大

(2009-08-04 16:33:02)
标签:

香港大学

钱钢

张爱玲

萧红

分类:
    到香港无数次,却从没去过这里最著名的大学。这一次因缘际会,由钱钢老师带着我们参观香港大学,实在是一次值得书写的行程。

  距离震撼人心的《唐山大地震》著作已过去20多年,钱钢老师仍像一个随时会冲到灾难现场救灾采访的小伙子,掐指一算,他也五十多岁了,看着神采奕奕的他,却怎么也无法和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港大并不大,比起内地名校小多了,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半山能有这么一块清静的校园,已经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他带着我们飞快地从一处走向另一处,像个敬业的导游,而他讲的深度和趣味却是任何导游也不可相比的。随着他兴冲冲的声音,我们看到了袖珍的荷花池、火药味十足的“民主栏”、《色戒》里王佳芝倚过的回廊、演出“中国不能亡”的礼堂,还有,张爱玲和萧红曾经走过的足迹。

  1939年,也就是张爱玲18岁那年,她考取了伦敦大学,但因战争转入香港大学文学院。她就读时,港大的全部范围就是现在文学院所在的红砖楼。顺着幽静的长廊往前走,弧形门拱、拼花地砖,一切都像三十年代,正是当年张爱玲与炎樱走过无数遍的地方。港大出过很多著名人物,但张爱玲明显地位超然,至今她的形象仍然无处不在。墙上贴着的正在举行的“中华传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宣传海报,张爱玲与胡适、苏曼殊并列着。而透过某间教室的玻璃门,半扇门大小的张爱玲半身像赫然在目,原来是另一场关于她的讲座。

  港大时期的张爱玲正年轻,关于她与港大的记忆还有许多浪漫的因子。而与这里有关的另一位女作家萧红留下的便是最萧索、最凄厉的记忆。1940年,她与第二任丈夫端木蕻良来到香港,短短一年多,她处在爱情理想与人生理想的双重落差中,她一边极度痛苦一边飞快地创作,完成了著名的作品《呼兰河传》和平生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马伯乐》。1942年1月,日军轰炸香港,大量死伤者入院,因为肺病入院、已经辗转了数家医院的萧红被转入圣士提反女子中学改成的临时救护站,并在这里凄然离世。

  圣士提反女子中学与港大仅一墙之隔,走过一扇偏僻小门便出了港大,再走几步,看到铁栏杆内一栋绿树掩映的白色小楼,便是萧红最后呆过的地方,小楼清洁宁静,灯光晕暗,恍若有圣歌响起,凭吊这位年仅31岁的绝世才女。

  她留下最后的一句话是:“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而她的最后时刻,两个爱她的男人竟然都刚巧不在身边,实在凄惶!依她的遗言,端木将她葬在背山面海的浅水湾,正是她向往的“蓝天碧水”之处。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端木将她的骨灰分作两半,一半挥撒在圣士提反女中的灌木丛中,另一半才葬到浅水湾。逝者长已矣,真相如何我们已无从知道,只能在暗夜里隔着铁栏杆默默凭吊这位早逝的女子。

夜访港大

黄昏时来到港大,自然要立此存照。疑惑的是旁边并没有一个庄严的大门,而只有一个不起眼的“西闸”。

 

 

夜访港大

校园里的袖珍荷花池。想一想这是寸土寸金的香港半山,有这么一个袖珍校园已经难能可贵。

 

 

夜访港大

紧邻港大的圣士提反女子中学,这便是萧红去世的小楼,当时被临时用作医院。

 

 

夜访港大

贴有张爱玲海报的中文学院大门。

 

 

夜访港大

看出来了吗?色戒里汤唯和王力宏说话的长廊。

 

 

夜访港大

张爱玲在这里无处不在。一间教室的玻璃门上贴的英文海报。

 

 

夜访港大

怀旧的拼花地砖,一定是3、40年代的旧物。也就是说,一定是张爱玲和炎樱曾经走过的地砖。

 

 

夜访港大

长长的楼梯,正对的就是汤唯演出“中国不能亡”的礼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美丽香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