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消失的子弹》:抽丝剥茧却推理出绝望

(2012-08-14 09:46:30)
标签:

影评

消失的子弹

娱乐

分类: 乱码

 
 
    火车开过一屏幕金黄的油菜花,又在另一屏幕金黄的油菜花中返回,一次开往希望,一次重归忧伤,《消失的子弹》是一部抽丝剥茧却推理出绝望的影片。 
 
    银幕中已经甚少见到如此纯粹的悬疑推理影片,即使久负盛名的香港警匪片也多以正邪对抗的故事开篇与收场,重心还肯放在“推理”之上的,屈指可数寥寥数部而已。就罪案与推理类型片的影迷而言,《消失的子弹》无疑是令人欣喜的,着力于案件的逻辑推理以及阴谋的布控成局,无论是密闭性的案件发生亦或开放性的故事走向,观众都有极强的参与感,而故意做旧的影像风格,更像是对罪恶世界的一次感性记取。 
 
    且影片对故事氛围的营造和培养更是不遗余力,如果记忆还原到兵工厂女工含冤枉死的夜里,你一定会觉得她那一声声“我没有”喊的有些太过用力,当然,用力的还有廖启智和吴刚,从出场到离场,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在给人物的“恶”和“贪”做注解,表情丰富,却像是在绷着演戏——这并非是故事在偷偷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反而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便放弃了对他们的思考,将视线盯牢不动声色的刘青云与谢霆锋。 
 
    《神探》之后再看刘青云便多了一种神神叨叨的印象,这次在影片中刘青云依然如故,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多次身犯险境通过各种实验,找出凶手制造罪案的“方法”;而谢霆锋则是另一种流派的侦探代表,他擅长追踪线索,从脚印、声响、小动作等细节推测罪犯的特征。在对人物完成刻画之后,罪案接连发生,一个个谜团开始将一颗“消失的子弹”打造成了民国第一奇案。 
 
    刘青云与谢霆锋开始了探案之旅,这也是观众参与感最强的一段时间,观众和角色拥有同样多的线索,也跟随他们的视线勘察了所有的罪案现场,如果熟悉罪案设计者,随着蛛丝马迹的一点点泄露,大概已经可以猜到摆在最前端的凶手,难免心头暗暗得意,但影片却预留了反转的余地,任何人不到最后一分钟,还是不会估到隐藏幕后的真正主谋。 
 
    如果只是单纯的处理罪案,影片则难免陷入单薄的诟病,于是江一燕的出现,以及她与刘青云充满暗喻意味的对话则让影片找到对人性的认知与反思的入口。其实江一燕这个角色本身就充满象征意味,熟悉罪案的影迷大都听说过江一燕实施的那个“最完美罪案”,所以,她的形象并非只是浮于表面一个自首的女囚,反而是一个真正能捕获人性“神探”,这也是刘青云为什么需要通过跟她对话而交代出真正主谋的原因所在——她对人性的了如指掌。 
 
    所以当案件抽丝剥茧向观众呈现最终真相时反倒充满了悲伤和绝望,因为,你只能惩罚犯罪的个人,却对这个制造罪人的社会无能为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